顯示具有 五結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五結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4-08-18

慈林文教中心

12:10

慈林文教中心簡介

慈林文教中心位於宜蘭縣五結鄉舊街路、蘭陽大橋附近,由林義雄先生和其妻方素敏女士為紀念林宅血案的犧牲者其女林亮均、林亭均和母林游阿妹女士,於西元1991年3月31日成立慈林教育基金會,慈林文教中心成立後更規劃「台灣民主運動館」、「慈林紀念館」、「台灣社會運動史料中心」和「慈林史料室」等展覽空間,讓民眾能了解台灣民主發展以及社會運動的起源歷史,並提供團體預約解說服務,讓遊客能更進一步了解慈林教育基金會的深遠意義。

慈林文教中心-展覽介紹

慈林教育基金會所設立的慈林文教中心於西元1994年落成,佔地約為200坪、建築總面積840坪,B1至6樓分別為慈林史料室、服務大廳和演講室、台灣社會運動史料中心、兩層的台灣民主運動館以及研修教室和餐廳。『台灣民主運動館』成立於西元2002年,珍藏台灣民主運動的史料,規劃五大展示區,「第一展示區」以壓迫和反抗為主題,從日據時代、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的民主運動為展覽主題;「第二展示區」為坎坷民主路,從新政黨的崛起、台獨運動到黨外民主運動場都作了詳細的文史資料介紹,和「第三展示區」美麗島事件相互呼應;「第四展示區」為浴火的鳳凰,民主進步黨成立後其他團體也紛紛發聲,讓台灣的民種更進一步,在「第五展示區」民主的花蕊呈現台灣民主在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的里程碑。慈林文教中心另外一個展覽要點為『台灣社會運動史料中心』,收藏台灣社會運動團體的文獻資料,紀錄著台灣社會運動的變遷,讓民眾感受到台灣社會運動的動力和發展。

慈林文教中心-慈林紀念館

慈林紀念館的前身為慈林基金會創辦人林義雄、方素敏夫婦之舊宅,以玆紀念雙胞胎女兒和母親,從大門入口處的字碑,上面刻畫著林義雄先生撰文的慈林教育基金會創始緣由,在慈林紀念館前的空地上植滿樹林和慈林一詞相呼應;到達慈林紀念入口門廳,是昔日的儲物空間,正廳保留以往的家具,神桌供奉關公神像和擺放觀音圖像,廳前的木門為福州式風格,以門閂簡單的固定,在正廳右側是紀念已故女兒和母親的靈堂,牆上掛著民眾致贈的輓聯;正廳的左側為展示區,展覽當年血案發生後所遺留下來的紀念物,壓克力板上刻著十周年紀念的詩詞,詩詞和照片的交錯呈現出碑林的感受,參觀完慈林紀念館後可來到後方的大埕,欣賞昔日林家舊宅的建築風貌。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至羅東交流道下,往羅東方向行駛至台9線處右轉,過加油站往二結方向行駛即可到達慈林文教中心。2、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至羅東交流道下,往羅東方向行駛至台9線處右轉,過加油站往二結方向行駛即可到達慈林文教中心。★ 搭乘大眾運輸:1、火車:搭乘北迴線鐵路至宜蘭站,轉乘國光客運往羅東、蘇澳、南方澳之班車至二結村站或二結站即可到達慈林文教中心。

Read the full story

2003-10-0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Traditional Arts

10:14

民俗街坊 / 孫菽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簡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冬山河風景區內,創立於91年1月16日,中心佔地總面積約24公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規劃包含入口處、停車場區、行政中心區、住宿區、演藝廳區、工藝坊區、產業景觀區等各具特色的區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歷史

1990年間,當時擔任宜蘭縣長的游錫堃就已開始籌設『東北民俗技藝園計劃』,並於1996年間正式提昇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經過7年籌備,終於在2003年10月正式開幕,希望能把整個台灣的傳統藝術在此好好保存,甚至希望以此為基地,讓傳統藝術好好的留在生活當中,傾力推動傳統藝術的維護與研究及推展保存、傳習、展演及推廣等工作,為帶動民間藝術的再生、發展與創新,傳統藝術的保存維繫、關心與重視,永續保存民間生活藝術之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園區之建築景觀傳統樸實,配合現代化之功能與視覺美感,具像化呈現早期庶民生活場景,並提供現代民眾接觸傳統藝術的機會,增加方便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園區介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建築由簡學義、陳森藤、蔡元良、黃聲遠等多位建築師合作,把台灣傳統建築表現得十分精美,也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園區榮獲『2001台灣建築佳作獎』,從戲劇館、曲藝館、圖書館、工藝傳習所、目仔窯、民俗街坊、住宿中心至文昌祠、戲台、黃舉人宅....等等,都非常有味道,值得細細觀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園區的展示系統分為動態和靜態展示,動態展示以市街聚落區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園景觀區等之技藝展演活動為主,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戲劇館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之展示為核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裡的大漁翁餐廳以及小吃坊都提供了多樣的宜蘭傳統美食,街坊中,還有數十家的工藝店家林立,像是古早電影院、木屐館、戲偶館、陶藝館、玻璃館等,各有特色,也是遊客最愛停留的地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旅遊好所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內容相當豐富,不僅讓宜蘭人驕傲,更是讓台灣人瞭解到台灣的歷史發展以及相關文獻,體會古早先民們開拓台灣的蓽路藍縷,在旅遊的輕鬆時刻,也能學習到很多的知識,一舉數得!另外,來到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也可以前往冬山河搭乘遊覽船,體驗宜蘭冬山河之美喔!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由台二線濱海公路158公里處,經噶瑪蘭橋-加禮宛大橋後,約100公尺即可直接進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由羅東市區向東走台七丙道路,經過冬山河親水公園與利澤簡橋後左轉接北部濱海公路(台2線),左轉接加禮宛大橋即可抵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3、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至羅東(五結)交流道下往五結方向行駛,轉走濱海公路(2號省道),右轉接加禮宛大橋即可抵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4、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至由羅東(五結)交流道下往五結方向行駛,轉走濱海公路(2號省道),右轉接加禮宛大橋即可抵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搭乘大眾運輸:1、火車:(1)、搭乘北迴線火車至羅東火車站,再搭乘計程車即可到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搭乘北迴線火車至羅東火車站,轉乘宜興客運(往南方澳或岳明新村)至大眾廟站再步行前往即可到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客運:由台北北站搭乘國光客運往南方澳方向之班車至季新站即可到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11-25

冬山河親水公園 Dongshan River Water Park

10:45

優美冬山河 / 羅義學

冬山河親水公園沿革

冬山河親水公園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協和路,於民國76年完成親水公園園區設計並開始施工,民國82年6月3日開園,民國83年6月13日冬山河親水公園正式落成;在全長24公里的冬山河流域中規劃為以運動、遊憩、休閒多元功能的河濱遊憩區,共分上、中、下三段水域各自展現不同的遊憩風貌;冬山河親水公園的主題為『親近水,擁有綠』,充分利用水域的特性,將水與綠結合成開放的空間,讓冬山河親水公園成為教育、觀光、休閒、遊憩的公園。

冬山河的利澤簡橋

來到冬山河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又紅又長的拱橋,當地人稱作虹橋,原名又叫做『捷徑橋』,由於該橋橫跨於冬山河因此常被遊客誤以為這座橋叫做冬山河大橋;冬山河在未整治之前,五結鄉利澤村通往羅東鎮會受到冬山河阻隔,所以必須遠繞其他道路通行,直到冬山河經過截彎取直的整治工程後,在河上搭建一座橋樑解決了民眾交通問題,因此『捷徑橋』也成為當地居民對橋樑的趣味稱呼了,至民國85年為了讓橋樑名稱回歸鄉土而改為『利澤簡橋』。

冬山河親水公園娛樂設施

冬山河親水公園為水陸合一的休憩場所,園內規劃包含有生態保育區、親水活動區、休閒活動區、水上公園及海濱區等區域,成為宜蘭縣五結鄉設備完善的『戶外水態博物園』;冬山河親水公園內以親水遊戲區和河川之旅最引人矚目,還可體驗新式水上體能設施的驚險刺激涉水池、划船池、露天野外劇場、觀星台、賞月台等,造景設計深得您心,尤其創意十足的游泳池,更是讓大人小孩沉迷在水的世界裡玩得不亦樂乎。

冬山河聞名國際

冬山河親水公園親水、親土深富人文精神與感官之美的公共藝術,因舉辦許多聞名國際的大型活動,例如國際划船賽、龍舟賽、童玩藝術節、水上遊樂園等,其中以夏天舉辦的國際童玩節的波光舞影,就在冬山河親水公園延燒,在暑假也吸引了大批人潮前往遊玩,讓民眾在炎炎夏日悠遊在一池清淺的綠波中,微風拂過鳴鳥啁啾的綠樹濃蔭,吹來河川之旅一泓清涼,欣賞河岸邊的野薑花、金鳥鶴蕉綻放,讓冬山河親水公園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更讓宜蘭旅遊觀光成為國人出遊最HOT的選擇。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1、由羅東走7丙省道或經頭城過興蘭大橋,走二丙省道至利澤再右行七丙省道。2、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過雪山隧道至羅東交流道下往五結方向行駛,轉走濱海公路(2號省道),轉親河路續行即可到達冬山河親水公園。3、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過雪山隧道至由羅東交流道下往五結方向行駛,轉走濱海公路(2號省道),轉親河路續行即可到達冬山河親水公園。★搭大眾運輸:1、客運:(1)、由羅東搭乘宜蘭客運往南方澳之班車至捷徑橋站即可到達冬山河親水公園。

Read the full story

蘭陽溪口

10:39

07 / 台北市YMCA青影社-劉家琛
位於宜蘭公館附近的蘭陽溪口,河口由蘭陽溪、冬山河、宜蘭河沖積而成,為一處鳥類喜愛棲息之地,也是國際級賞鳥點。  這裡是希望的夢土,環保的淨地,台灣的瑞土;更是地靈人傑的見證。每年在此出沒棲息的鳥類高達240種左右,由於蘭陽平原背山面海,形成眾多的水澤、沙洲、又因剛好地處太平洋線冬候鳥往返的中途站,故成賞鳥的天堂。每年三、四月間,大批的鳥類皆固定飛來此地覓食、休憩,尤以候鳥最多,往往吸引許多愛鳥民眾攜伴、攜眷,帶著望遠鏡等,仔細觀賞野鳥展翅飛翔,充分享受蘭陽平原的田園風光。  蘭陽溪畔賞鳥有行程短交通方便之利,宜蘭縣政府就在沿途重要路口,設立圖文並茂的賞鳥解說和路線圖,給予民眾賞鳥知性的成長。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市區道路:由宜蘭市區往壯圍鄉行駛194縣道至公館,右轉台2線、過興蘭大橋即可到達蘭陽溪口。

Read the full story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