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Tainan Cit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Tainan Cit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06-25

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 Ding Dang Water Park

17:10

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簡介

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位於台南市安南區城西街三段、城西焚化爐旁,由台南市環保局委外經營的親水主題樂園,原稱台南夢幻水城主題親水樂園,從2008年5月4日正式以嶄新的面貌向遊客見面,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利用城西焚化爐周圍的多元化設施,打造成為大台南地區的親水勝地,各式各樣的遊樂設施和活動場地讓南部民眾在炎炎夏日就能方便地享受清涼快感,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是民眾夏天避暑戲水的絕佳去處。

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室內區域

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的室內區域設施完善,「淺草水泉」屬於水療區,熱帶風情的室內造景、數十種的水療讓民眾在此徹底放鬆身心,各式各樣的水壓、水質及設施讓民眾消除身心疲勞、紓解壓力,其中最特殊的牛奶浴更以奈米超微細氣泡達到潔淨去角質的功能,是最受女性歡迎的水療泉;「精油SPA區」除了擁有基本的水療效果以外,芳香性的精油溶入水中,搭配溫度適當的熱水和氣泡,不僅可使身心舒暢,不同的精油更可達到促進新陳代謝、安穩身心、消除痠痛等功能;「烤箱蒸氣區」以約50度左右的溫度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加快,排除多餘的水分和廢物,達到放鬆和瘦身的效果,也是愛美的女性不可錯過的區域;「親子戲水和泛舟區」是大朋友和小朋友一同遊樂的所在,室內即可體驗戶外泛舟的刺激和樂趣,更是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的招牌遊樂設施喔!此外還有50公尺標準游泳池和25M教學游泳池。

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室外區域

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的室外區域佔地十分廣大,「福島巨浪」是僅次於台中月眉育樂世界大海嘯的人工造浪池,共有7種不同的浪花讓民眾感受衝浪、踏浪的樂趣,亦可在造浪池旁享受優美的海天景色;「獨木舟」是一座水適能訓練場地,現場提供獨木舟教學,讓民眾也能感受獨木舟的划槳之樂;「涉谷滑道」是360度高空快速螺旋狀的滑水道,也是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的地標,共有3條滑水道讓民眾體驗不同的俯衝快感;「北海漂漂」是全長約263公尺、環繞整座園區的漂漂河,遊客可乘著橡皮圈導覽園區,欣賞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的迷人風貌;「沖繩大水桶」重約1.2噸,每3分鐘蓄滿水即傾瀉而下,讓遊客感受瀑布般宣洩的清涼快感,附近的「東京城堡」也有許多適合兒童的滑梯,也是令人清涼消暑的水上勝地。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往中正南路方向續行轉中華北路,接安明路和安清路即可到達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2、國道三號:由新化系統交流道下,轉國道八號續行至安吉路,右轉安中路三至六段,再轉安明路和安清路即可到達台南水叮噹親水樂園。

Read the full story

2008-02-21

國立台南大學

16:19

國立台南大學簡介

國立台南大學位於台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共有府城校區和榮譽教學中心校區(七股校區規劃中),中文簡稱南大、英文簡稱NUTN,前身為西元1899年創立的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昔日簡稱台南師院、南師),歷史相當悠久,是台南歷史發展的見證;國立台南大學創立時為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位於今日台南市西門路,1903年曾因經費不足而停辦15年,至1918年於赤崁樓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台南分校之名復校,隔年又更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西元1922年將校舍遷入桶盤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更名為台灣省立台南師範學校,1962年改制為台灣省立台南師範專科學校,1987年又改為台灣省立台南師範學院並增加教育學系;1991年改隸國立成為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至2004年改名為國立台南大學,並脫離師範體系成為綜合大學。

國立台南大學-校區介紹

國立台南大學校區總面積約為11.85公頃,位於樹鄰街二段的府城校區為校本部,從北向校門進入校區後,即可陸續看到文薈樓、啟明苑、紅樓、雅音樓、思誠樓、文萃樓、誠正大樓、中山體育館、格致樓、中正館、思遠樓、懷遠齋、化雨亭、美術館、排球場、運動場和籃球場等等,走出南向大門可到達益友齋和輔仁齋,每棟建築不僅各有特色,且歷史悠久,校園面積廣大是學子飽讀詩書的所在,處處充滿著校園氣息。國立台南大學榮譽教學中心校區位於台南市東區榮譽街67號,校園內的規劃較府城校區簡單,僅畫分A、B、C、D、E等五棟大樓,以及忠孝堂和其他設施。

台南旅遊

台南謂為府城古都,古蹟名勝相當豐富,例如延平郡王祠安平古堡赤崁樓億載金城台南孔廟五妃廟十二佃大神榕武廟等等,都是台南市歷史悠久、最能代表台南人文風情的古蹟名勝;台南道地的小吃也不容錯過,除了鼎鼎大名的擔仔麵、棺材板、鱔魚意麵之外,虱目魚粥、米糕、肉圓、當歸鴨也可讓您飽足一番,享受完了台南美食,可別忘了帶份黑橋牌香腸、龍眼乾、安平蜜餞等當伴手禮喔!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仁德交流道下,往東門路行駛過東門圓環接大同路,至樹林街二段口右轉即可到達國立台南大學。

Read the full story

2007-07-11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11:36

開台天后宮-建築外觀 / CTIN travelog-老山羊部落格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簡介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位於台南市安平區,將台南市安平區內從荷據時代遺留下來的古蹟規劃成為一個連貫的國家歷史風景區,並與各地廟宇、自然生態、特產小吃、休閒遊憩、主題娛樂等等台南特色做結合,內有一級古蹟、三級古蹟和市定古蹟,景點相當豐富,讓您暢遊台南,享受台南在地昔日與今日的風土民情。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一級古蹟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俗名紅毛城、番仔城或王城,最早建於1624年,荷蘭人在『一鯤鯓』建立一座簡單的砦城,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堡,現今參觀的部分大致可分為古蹟紀念館、瞭望台、古壁史蹟公園等部分;『億載金城』-是台灣島第一座西式砲台,也是第一座配備『阿姆斯壯大砲』的砲台,可說是台灣砲台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億載金城古稱『二鯤鯓砲台』,也有人稱做『三鯤鯓砲台』,為西洋式紅磚建築,呈四方形,四隅有稜堡,而中央凹入的場地則是用來操練軍隊,城外引海水為護城壕,城上設有大砲,故稱大砲台,另稱安平砲台、三合土砲台、抗日名城。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三級古蹟

『安平鄉土館』-是安平海山館又名海壇館,是清代駐防台灣的水師班兵所興建的兵館,因海壇鎮所轄有座海山故稱之,展示主題以人物志略、藝文及民間技藝、勝蹟、生活、祠廟、王爺及王爺信仰、民宅厭勝物、明日安平為主題,並且展示風獅爺、劍獅和太極八卦牌、日月仙桃等,不同於一般的民俗文物館;『安平小砲台』-包括砲台主體及北面的護城石堤,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中國與鴉片戰爭期間,是抵禦英軍所採海防措施之一;『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原為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在西元2001年規劃了『時空走廊』,將德記洋行的歷史、成長軌跡以圖片資料的展示;此外著名的三級古蹟還有『東興洋行』、『延平街古井』以及『妙壽宮』。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市定古蹟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蚵灰窯是台南地區流傳久遠的傳統產業,以蚵灰調和糖水、糯米汁等製成俗稱三合土的黏著劑,如今文化館則以蚵灰窯的建築文化作為展覽主題;『運河博物館』-是台南安平運河舊海關,整體建築以日式風格為主;其他市定古蹟還有『海投社魏宅』『安平盧經堂宅』『安平文化資訊館』。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趴趴走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除了著名的古蹟建築以外,還有許多深具當地特色的廟宇建築,例如觀音亭、城隍廟、開台天后宮、伍德宮、周龍殿、西龍殿、金龍殿、化善堂、朱文殿以及三靈殿;此外,台南安平的小吃也不容錯過,擔仔麵、虱目魚料理、鱔魚料理、蝦捲、蝦餅,近年來更興起最具安平代表特產-古堡餅,以安平古堡為圖案,一改傳統的肉餅,創造出香酥咬勁的外皮、肉香滿盈的內餡兒,往後並會繼續研發出以億載金城和安平樹屋的餅品成為安平三寶。

Read the full story

大南門碑林

11:31

大南門碑林簡介

大南門碑林位於台南市中西區聖前里南門路、大南門右方的空地上,是日據時代重整都市時由台南各處收集來的古石碑,大大小小、不同年代共61座,數量為全台之冠,大致上可分為六種碑文,分別是紀功碑、修建碑、建築圖碑、修建捐題碑、墓道碑以及示告碑,每一方碑記都有一則故事,蘊藏著沿革、紀事、頌德、捐題、示禁、圖碑等豐富史料,頗具歷史價值,是研究台南歷史的重要資料;最特別的是,大南門碑林中有『五妃墓道碑』、『弔五妃墓詩』和『弔五妃墓跋』等三道碑文,為了緬懷鄭成功五位妃子的忠貞不渝。

大南門簡介

大南門為台南市內保存最完整的古蹟,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建於西元1736年,在當時是台南府城重要的屏障,但在日據時代將城垣拆毀因此只剩下大南門與大東門保存下來;1963年大南門又因暴風雨的摧殘而毀壞,至1977年重建工程完畢才恢復舊觀,民眾更能了解歷史之滄桑。

大南門的建築風格

大南門由於在設計上有安全考量,因此其外城的拱門並未和內城城門成一直線,為台灣僅存擁有甕城,又稱外廓或月城,是由長方形的內城及半月形的外城組成,面向台江的地理位置,讓台南有『半月沉江』的地勢;大南門圍繞在內城外,形成雙層禦敵功能,使進攻者關關難度,敵人無法長驅直入,守護著台南府城的安全。

台南五妃廟、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五妃廟是祭祀明朝最後一個血脈寧靖王(朱術貴)5位妃子的廟,佇立於墳塚的地方是墳塚與祠廟合一的陰廟,正殿供奉五妃的塑像,並在後面的牆上有一座刻有『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的碑石,為國家一級古蹟。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俗稱天公壇、天公廟,主祀神格最高的玉皇上帝,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該廟為彰顯玉皇大帝之神格,將廟門門板以門釘取代門神;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有三多-配祀神祇多、廟會多、香火多,因此成為台南人的信仰中心,各方信徒多會來此燒香拜拜,光是金紙就因為來不及燒,而在廟埕上推積成小山,是觀察台灣民俗活動最佳的地點。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接台1線循公園路、南門路、府前路續行,依指標行駛即可到達大南門碑林。★ 搭乘大眾運輸:1、火車:搭乘火車至台南火車站,於站前轉乘台南市公車100至大南門站,依指標步行前往即可到達大南門碑林。

Read the full story

2007-05-15

四草砲台

14:33

四草砲台簡介

四草砲台位於台南市顯草街鎮海國小旁,成為其圍牆的一部分,牆上一字排開10餘個圓形砲孔,是目前全台僅存道光年間所建的具有圓形砲洞的砲台;四海砲台又名『鎮海城』,面對的正是水闊形險的四草海口,是清朝台灣兵備道姚瑩所議設的重要海防據點之一如今滄海已成陸埔。

四草砲台的歷史發展

四草砲台創建的由來源自於清朝道光20年(西元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台灣為了防範英國軍隊進犯,因此台灣兵被到姚瑩便在全台灣沿海建了17個海岸防禦砲台,和安平小砲台、億載金城共同保護台海的海航安全;四草砲台歷經清領、日據的變遷,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成為鎮海國小的圍牆,在民國58年(西元1969年)颱風來襲,四草砲台的南段牆垣被沖毀至少一個砲洞,後來再以原本材料修補毀壞之處,目前砲台之上攀生不少老樹,樹根錯結,與砲台之牆體形成十分特殊之景觀。

四草砲台的建造結構

四草砲台從清朝、日據時代、光復時期到現代,除了歷經颱風的吹殘外,幾乎還保留著原貌,讓我們依舊能看到四草砲台所歷經的風霜,這都該歸功於其建造的結構;四草砲台外側以長條花崗石板加護,內側全以大圖鵝卵石和三合土砌成,不僅厚實且高度相當,另設有13個磚砌的圓形水孔,造就了如此的豐功偉業。

台南-發思古之幽情

台南市內擁有許多歷史的熱門旅遊地點,而且鄰近的景點也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例如五妃廟、台灣首廟天壇、鹿耳門天后宮、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祀典武廟、億載金城、安平古堡、台南孔廟等,加上台南美味的鱔魚意麵、棺材板等傳統小吃,讓國內外遊客,都能徹底體驗台南道地的人文風情!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新市交流道下,轉台1線接台17線行經四海大橋即可到達四草砲台。2、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行公園路、民族路、文賢路,經安南區公所接台17線,轉顯草街即可到達四草砲台。★ 搭乘大眾運輸:客運:由台南市區搭乘台南客運往鹿耳門天后宮方向之班車至鎮海國小站,由大眾廟旁紅樹林觀察道路步行前往即可到達四草砲台。

Read the full story

2005-04-21

鹿耳門天后宮

17:35

鹿耳門天后宮簡介

鹿耳門天后宮位於台南市安南區顯草街三段,於明永曆15年 (西元1661年) 民族英雄鄭成功登陸後首建。鹿耳門天后宮每年的祭祀活動相當豐富,羅天大醮與圓醮、迎媽祖船盛典、西港媽祖回娘家、媽祖姊妹會、過平安橋、點光明燈、安奉太歲、媽祖燈、四季籤、點頭香、飛天等等活動,民眾都可以利用時機到天后宮參與。

鹿耳門天后宮的歷史發展

鹿耳門天后宮原由鄭成功建在登陸地即北汕尾嶼,當時稱作『媽祖宮』,奉祀天上聖母,至清康熙58年擴建為『天后宮』,咸豐5年當地商賈又捐資重興,同治10年曾文溪改道天后宮遭沖毀因此開基媽祖神像暫祀民家,至民國36年再重建,又於民國66年動土改建至今尚未完成。

鹿耳門天后宮的建築風格

鹿耳門天后宮改建採『殿堂式』回字型格局配置,由三川殿、後殿及左右廂房將正殿圍繞於中央,再以兩條廊道由三川殿連接至正殿,正殿立於抬高九階的台基之上,被拱於眾建築群的中心,顯示出宏偉的氣勢,後殿也採抬高處理以凸顯鹿耳門天后宮整體建築的莊嚴性;鹿耳門天后宮三川殿兩旁有左右側間旁殿,兩側間之後即為兩層樓的左右廂房,廂房為長條形二層樓的現代仿古蕪房。 鹿耳門天后宮廟埕正面之牌坊作三間處理,廟左前方置接官亭、右前方九龍壇,建物屋脊沿襲閩南屋頂形式,各殿均為歇山重簷西施脊飾燕尾繁複精巧裝飾,黃色琉璃筒板瓦為主要色彩及材料;鹿耳門天后宮廟埕式開放空間或日常活動場地,廟埕曲牆左右側均開有八卦門洞與聯外道路相通。

鹿耳門簡介

鹿耳門(Lakjemuyse)位於安平之西是昔日台江內海軍事、經貿重要港口,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鄭成功登陸台灣、打敗荷蘭人因此改寫台灣歷史的重要關鍵,因此鹿耳門有『台邑六景』、『台灣之門』、『台灣八景』、『府城天險』、『府城三郊海上舞台』、『全台門戶』、『台郡咽喉』等等美名,可見鹿耳門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國道一號:由台南系統交流道下,接國道8號往台17線(西濱快速道路)沿指示牌續行即可到達鹿耳門天后宮。★ 搭乘大眾運輸:火車:搭乘火車至台南火車站,轉乘3、7號公車至海東國小站,再轉乘10號公南即可到達鹿耳門天后宮。

Read the full story

2005-04-12

十二佃大神榕

15:47

十二佃神榕簡介

十二佃神榕位於台南市安南區內公學路四段43弄附近,介於台南市與曾文溪之間。由於曾文溪常常發生水患,所以百年前建醮時,村民種下了一棵象徵鎮壓水患的榕樹苗;十二佃榕樹生長的面積廣達3000多坪,就像一座小森林,十二佃神榕的特色為數棵榕樹環抱在一起,樹枝相互交錯,盤根錯節十分具有特色;由於十二佃神榕受到當地民眾敬仰故曰神榕,逢年遇節更是絡繹不絕,香火鼎盛。

十二佃的歷史淵源

十二佃為一相當具文史色彩的村落,庄內三合院等古宅眾多,可見其過往應有一輝煌的歷史;十二佃起自清朝道光年間,有程、高、毛、許、吳、陳等十二姓移民人家,其中程由口寮、高由漚汪、毛由苓仔寮、許由大潭寮、吳由馬沙溝、陳由中洲或馬沙溝等,自台南縣將軍鄉的一個小村落遷至台南市郊曾文溪河畔,一起移懇,故名十二佃。

十二佃神榕下的武聖廟

武聖廟主祀協天大帝(武聖關公)、松王公(榕樹公)、田府元帥,到了每月的農曆初一、十五,附近的居民便會帶著身體較為羸弱的孩子前來參拜榕樹公,祈求身體強壯、病痛遠離,因此香火十分鼎盛。

十二佃社區-南天宮

十二佃社區的信仰中心-南天宮為目前安南區最早的木樑結構廟宇,是台灣本土化50年代廟宇建築之代表作,主祀池府千歲,同祀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等神明,創建於西元1875年,1963年南天宮重建落成,才增祀天上聖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南天宮中有許多出自名人的楹聯,十分具有保存的歷史價值;村莊中尚有吃水窟及水圳等,可為聚落形成之時水源的探究。

台南古都風情

台南市內擁有許多歷史的熱門旅遊地點,而且鄰近的景點也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例如五妃廟、億載金城、安平古堡、台南孔廟等,而台南旅遊觀光潮流也正蓬勃發展,加上台南美味的鱔魚意麵、棺材板等傳統小吃,讓國內外遊客都能享受台南道地的人文風情!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台南系統交流道下,轉國道八號接安吉路三段,接178縣道(公學路三段)續行過美松橋即可到達十二佃神榕。2、國道三號:由新化系統交流道下,轉國道八號接安吉路三段,接178縣道(公學路三段)續行過美松橋即可到達十二佃神榕。★ 搭乘大眾運輸:1、火車:搭乘火車至台南火車站,由站前轉乘3號往竹蒿厝方向之班車至理想社區站即可到達十二佃神榕。

Read the full story

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

15:22

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簡介

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原為德記洋行,與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目前僅勝德記洋行和東興洋行;今日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在西元2001年規劃了『時空走廊』,將德記洋行的歷史、成長軌跡以圖片資料的展示,目前是國家三級古蹟。

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的歷史發展

德記洋行採Talt & Co 的中文,屬於英屬東印度公司,建於19世紀下半葉,清朝同治6年(西元1858年)5月,安平港通商因此英商德記洋行代表馬遜(J.C.Masson)來安平租屋營業,便在英國駐安平領事館北側興建洋房、倉庫,以輸出台灣的砂糖、樟腦,並輸入鴉片為主,德記洋行主要是經營茶葉出口貿易,但在日據時代由於貿易已被日商壟斷因此洋行紛紛倒閉; 之後便將德記洋行將為大日本鹽業會社會營業所,西元1945年台灣光復後改制為台南鹽場辦公室,後來又成為台南鹽場宿舍,至西元1981年設立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的建築風格

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共有兩層樓,走廊以綠釉瓶飾欄杆並刷上白色的粉牆,鮮豔的顏色不同於安平傳統的建築,桁架系統的屋頂鋪上瓦片,各有左右且四坡排水二個屋頂;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左右塊空地,後面則平房倉庫,是囤積貨物的地方,其風格與安平建築較為相同。

台南安平旅遊

來到台南安平體驗古都的人文風情,還可前往安平樹屋、永漢民藝館、安平古堡、安平小砲台等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著名景點外,美食盛會更是不容錯過!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擔仔麵、虱目魚料理、鱔魚料理、蝦捲、蝦餅,近年來更興起最具安平代表特產-古堡餅,以安平古堡為圖案,一改傳統的肉餅,創造出香酥咬勁的外皮、肉香滿盈的內餡兒,往後並會繼續研發出以億載金城和安平樹屋的餅品成為安平三寶。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沿台1線續行至台南市區接公園路,至圓環後續行民生路、安平路、北安路轉古堡街即可到達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2、國道一號:由仁德交流道下,沿182縣道續行至台南市區,行駛東門路、府前路轉中華西路、安平路、北安路轉古堡街即可到達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 搭乘大眾運輸:火車:搭乘火車至台南火車站,轉乘2、5、7、11、14路公車至台南站,轉乘24路公車至蠟像館站即可到達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

Read the full story

永漢民藝館

15:16

永漢民藝館簡介

永漢民藝館位於台南縣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上、安平古堡右側,屬於安平國家歷史風景區,原本為清朝光緒13年(西元1887年)所建的稅務司公館遺址,為一幢磚造外敷灰泥的二層樓建築,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曾改為安平區公所,安平區公所遷址後是政府便將此地改制為陳列館,並於西元1979年重修並更名為永漢民藝館,目前展示旅日僑商邱永漢先生所捐贈的民間藝術品,相當值得民眾前往了解昔日的安平歷史。

永漢民藝館的展覽特色

永漢民藝館文物展出於2樓,其展出的民間藝術品可分為明清及晚近漢族先民器物和山地文物,並分為9個展示區物,其中以明清及晚近漢族先民器物較多,而山地文物為次之,包含各式出土陶斷片、原信民的琉璃珠、車輪板、陶瓷甕罐、長袍馬褂、彩盒、木偶、皮影戲偶、漁獵用具、粿模糕印等,展示內容相當豐富,成為安平地區展覽內容最多樣、精采的民俗文物館;永漢民藝館的『安平古壺』為所有展出文物中最為特別的,是在安平海濱所發現,是漢族在臺活動最早的出土文物,為當年鄭成功攻打荷蘭人時所用的火藥容器。

熱蘭遮城博物館

由於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規劃,台南市政府預計將永漢民藝館規劃成為熱蘭遮城博物館,其完成後將會把熱蘭遮城博物館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王城試掘出土物、清稅務司歷史以及永漢民藝館部份文物,整合之後能將台南的輝煌歷史發揚光大,也讓民眾對於台南安平古城的歷史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安平區旅遊

來到台南安平除了體驗古都的人文風情外,前往永漢民藝館、安平古堡、安平小砲台等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著名景點外,美食盛會更是不容錯過!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擔仔麵、虱目魚料理、鱔魚料理、蝦捲、蝦餅,近年來更興起最具安平代表特產-古堡餅,以安平古堡為圖案,一改傳統的肉餅,創造出香酥咬勁的外皮、肉香滿盈的內餡兒,往後並會繼續研發出以億載金城和安平樹屋的餅品成為安平三寶。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接公園路志民生路,轉安平路接觀音街即可到達永漢民藝館。★ 搭乘大眾運輸:火車:搭乘火車至台南火車站,轉乘台南客運15路公車至安平古堡站即可到達永漢民藝館。

Read the full story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14:25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簡介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上,俗稱天公壇、天公廟,主祀神格最高的玉皇上帝,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到了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更是萬人空巷,都要在天公埕架設臨時的天公壇,受聖爐供奉土地公神像,替代天公神位露禱祭天,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歷史發展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至清朝咸豐4年(西元1854年)才建廟立壇並命名為『天公壇』,光緒25年(西元1899年)重修並改廟名為『天壇』,西元1949年重修一次,1979年將左廂武聖殿改建為兩層樓鋼筋混泥土構造,次年廟宇正身重修並抽換樑柱,1983年將天壇廟名改為『台灣首廟天壇』,至1984年重修屋頂簷飾成為今日我們見到的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建築風格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廟門十分特別,不同於一般廟門是彩繪門神,因為主祀玉皇大帝,因此該廟為彰顯玉皇大帝之神格,將廟門門板以門釘取代門神;此外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龍柱多達5對,龍柱的年代從清代至今都有,相當具有歷史價值:正殿龍柱完成於清同治年間,八仙獻瑞和鯉躍龍門的圖案雕工十分精細,是府城龍柱中的精品,而前殿龍柱是清咸豐年間的作品,神韻逼人、簡單樸實,後殿龍柱為清咸豐年間所刻,瘦長的柱身,平貼在柱面上的龍頭加上龍鬚伸展的弧度,更是具有藝術之美。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一字匾』是台南府城的三大名匾,意義是指『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再怎麼工於心計也無可奈何』,『爾來了匾』意指『你終於來了,老天爺要給你算帳了』;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三川門側門的抱鼓石還有清代石獅,藝術和歷史價值都有相當高的評價。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民俗采風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有三多-配祀神祇多、廟會多、香火多,因此成為台南人的信仰中心,各方信徒多會來此燒香拜拜,光是金紙就因為來不及燒,而在廟埕上推積成小山,是觀察台灣民俗活動最佳的地點。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台南交流道下,接182縣道至台南市區圓環,續行民生路一段至忠義路二段口右轉,於84巷轉入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2、國道三號:由新化系統交流道下,接台20線過永康市至台南市區圓環,,續行民生路一段至忠義路二段口右轉,於84巷轉入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搭乘大眾運輸:公車:搭乘88平安線、2路公車至天壇站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Read the full story

安平小砲台

14:21

兩座砲台近拍 / CTIN travelog-老山羊部落格

安平小砲台簡介

安平小砲台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昔日台灣城殘蹟西側,砲台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安平小砲台包括砲台主體及北面的護城石堤:安平砲台主體位在水池公園旁,為花崗石、卵石砌成,南北西面有有六個磚造雉堞,現在所見的砲已非原物;北面的石堤以咾咕石、三合土填築而成,留有射口且設有柵門擋水,現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安平小砲台歷史發展

安平小砲台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中國與鴉片戰爭期間,是抵禦英軍所採海防措施之一,安平小砲台面向台江內海與西岸的四草砲台形成犄角;當時安平地區設有大港砲台、紅毛城砲台、天后宮砲台、安海頭砲台和灰窟尾砲台,安平小砲台對應於沈葆楨所建的『工鯤身砲台』(安平大廠台)就規模大小而稱呼的;至清同治13年甲(西元1874年)台灣知府周懋琦曾加以重修安平小砲台,民國38年(西元1949)台灣光復後國軍曾於砲台上建造碉堡一座,又在民國79年(西元1990年)曾經整修安平小砲台。

安平港國家風景區

由於台南安平地區為昔日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因此保存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蹟,為此成立了『安平港國家風景區』,安平港國家風景區內從國家第一級、第三級古蹟、市定古蹟,歷史文物相當豐富,還有許多人文景點,像是開台天后宮、金龍殿、化善堂、城隍廟,此外安平觀光魚市、延平老街、港濱歷史公園、西門鄉土文化館等也是民眾不容錯過的喔!

台南安平美食

來到台南安平除了體驗古都的人文風情外,美食盛會更是不容錯過!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擔仔麵、虱目魚料理、鱔魚料理、蝦捲、蝦餅,近年來更興起最具安平代表特產-古堡餅,以安平古堡為圖案,一改傳統的肉餅,創造出香酥咬勁的外皮、肉香滿盈的內餡兒,往後並會繼續研發出以億載金城和安平樹屋的餅品,成為安平三寶。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接台1線往安平方向行駛至永康市街西門路轉台17甲線(金華路),至安平路口右轉續行轉湖內二街即可到達安平小砲台。

Read the full story

開元禪寺

14:00

開元禪寺簡介

開元禪寺位於台南市北區北園街上,是目前台南市內規模最大的佛寺,更是台灣最早創第的官方寺院,可見其歷史意義的地位;開元禪寺原名為『北園別館』,建於明朝永曆34年間(西元1680年),至今也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雖然歷經幾次修建,但在建築風格上仍保有『伽藍格局』,為典型佛寺的形制,為國家二級古蹟。

開元禪寺的歷史發展

開元禪寺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原是鄭經在台灣的行館以及安養母親董氏之所,志清朝康熙29年(西元1690年),才改建為全島最大的佛教寺院;完工後由於該寺位於在海、溪會流處而取名『海會寺』,至乾隆42年(西元1777年)台灣知府蔣元樞加以大規模修建,冠稱『開元寺』並留有碑圖、文說明,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為慶祝皇帝登基,意取『聖天子緩靖海疆至意』而更名『海靖寺』;日據時代到光復時期雖經歷過幾次劫難但開元禪寺依舊保存了下來,並創辦佛學院、幼稚園、慈愛醫院等等,成為台南市重要的歷史文物資產。

開元禪寺的建築風格

開元禪寺的殿堂配置屬四合院式,接近禪寺建築所謂的『伽藍七堂』規制,山門(三川門)、前殿(彌勒殿)、主殿(大雄寶殿)、南北配殿(左右廂房)、鐘鼓樓和法堂(以主殿兼用);開元禪寺的三川門、彌勒殿和大雄寶殿三棟建築都是三川脊式:『彌勒殿』又稱『天王殿』,入三川門後的第一座大殿,正殿供奉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左右偏殿分別是開山堂和淨業堂;『大雄寶殿』為開元禪寺的主殿,正殿主祀釋迦牟尼並另祀菩薩、尊者和十八羅漢;『大士殿』主祀觀音菩薩,兩層的中西合璧建築為特色,1樓正殿牆上嵌有十餘個龍、鳳、鯉魚等造型的崔替,2樓中央主祀千手觀音,並附設慧光圖書館。

台南旅遊

台南市內擁有許多歷史的熱門旅遊地點,而且鄰近的景點也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例如億載金城、安平古堡等,而台南旅遊觀光潮流,也正蓬勃發展,當地業者也花招百出,讓台南旅遊、台南觀光內容能吸引更多的遊客,加上台南美味的鱔魚意麵、棺材板等傳統小吃,讓國內外遊客,都能徹底體驗台南道地的人文風情!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接台1線轉台20線,至北園街口右轉即可到達開元禪寺。2、國道三號:由新化系統交流道下,接台20線往台南市區方向行駛,至北園街口右轉即可到達開元禪寺。

Read the full story

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

13:12

三級古蹟立碑門口 / CTIN travelog-老山羊部落格

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簡介

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效忠街上、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內,又名『海壇館』,是清代駐防台灣的水師班兵所興建的兵館,因海壇鎮所轄有座海山故稱之;安平海山館(安平海山館)原主祀媽祖並合祀五帝爺、五福爺,於日據時代毀館之後神像移祀於海頭社文朱殿內;目前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展覽內容以安平為主題,讓民眾了解昔日安平的風華韻味。

安平五館

安平五館分別是五間兵建的廟館,為聯絡聚會的場所,分別為『提標館』-廈門提標班兵、『烽火館』-福寧烽火營、『海壇館』-海壇鎮標兵、『閩安館』-閩安協標兵、『金門館』-金門鎮標兵,安平五館在日據時代皆已毀壞,因此現在的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為安平人張金聲所修建;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於西元1983年由台南市政府收購並修建,在於兩年後規劃成為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以展覽、參觀為主。

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建築特色

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 設有圍牆,其上有門牆二座,分別為劍獅和文字紋飾,牆門層層出挑、簷角和葫蘆形狀的收頭,成為安平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建築,三合院的格式,正廳前擺著一座刀劍屏,有驅邪鎮煞、祈求平安的意義,正廳及拜亭的木雕及窗櫺裝飾以藍色為主調,其南側有廂房,裝飾就較為樸實。

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的展覽特色

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 展示主題以人物志略、藝文及民間技藝、勝蹟、生活、祠廟、王爺及王爺信仰、民宅厭勝物、明日安平為主題,並且展示風獅爺、劍獅和太極八卦牌、日月仙桃等,不同於一般的民俗文物館,另外,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 並陳列了現代安平藝術家以及民間藝人的書畫、木雕、陶藝和彩繡等各種藝術作品供民眾觀賞,用視覺饗宴來讓您體驗安平的人文風情。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仁德交流道下,循182縣道往台南市區經東門路、東門圓環,續接府前路至府前路二段轉中華西路,轉安平路、平生路至效忠街即可到達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 搭乘大眾運輸:火車:搭乘火車至台南火車站,轉乘台南客運15、33路公車至安平古堡站即可到達安平鄉土館(安平海山館)。

Read the full story

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12:57

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簡介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位於台南市安南區城北路上,是土城社區的信仰中心,佔地約15 公頃,創建於西元1641年,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廟前左側有兩塊清朝時府城三郊所立的『鹿耳門聖母廟界碑』,訴說媽祖宮繁華興盛的昔日景況。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歷史發展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創建於西元1641年,原廟名為『保安宮』,祀奉天上聖母,1662年鄭氏治台時期因感念神助,故將廟宇重建,添建兩廂側室,稱文館、武館,並豎旗杆以誌其功德,成為台灣官建第一座廟宇;但在清朝同治年間洪水來襲,造成廟宇毀壞,在現今土城沿海拾獲五府王爺神像,後來在日據時代村民開始發起重建廟宇的活動,便從台南市海安宮和水仙宮迎回寄祀的天上聖母神像,並和五府王爺共祀於廟內;至西元1960年,將廟名改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1975年由於土城地區發展興盛因此便遷廟重建,於1983年落成。

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建築風格

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整體建築由高忠信先生構思設計,仿照北京紫禁城宮殿式建築格局,整體分為南北四進,兩側以廂房迴廊相接,第一進為『五王殿』,為單簷歇山的建築風格,內奉五府千歲、水仙尊王及中壇元帥等,第二進為『媽祖殿』,為重簷歇山的建築風格,奉祀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財神爺,第三進『佛祖殿』為17開間之『大士殿』,分別供奉釋迦佛祖、文殊菩薩、普賢薩以及千手千眼觀世音、南海觀世音、西天佛祖、金面佛祖等等神像,而第四進『天公殿』供奉祀玉皇上帝、三官大帝、三恩主、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張天師、普化天尊、王天君、斗姥元君、南極仙翁、月下老人、六十星宿神;每個神殿當中都有大紅柱,顯示中國古代廟宇建築的傳統風格,加上廟宇四周的壕溝更像古代宮殿的呈現。

鹿耳門城樓介紹

鹿耳門城樓於2005年7月20日正式動土,其主要建材為青斗石及漢白玉,全長約530尺、總高度為72尺、深度25尺,設計五大門供遊客進出,最特別的地方是在大門關口最上方有象徵本地土城鹿耳門福地的精美雕刻石像,而從左右兩側各有一組『鹿身石雕』,也預計建造『千里眼、順風耳大將軍』的巨大神尊雕像供民眾瞻仰。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新市交流道下,接中華北路至安明路四段,續行安中路即可到達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搭乘大眾運輸:1、火車:搭乘火車至台南火車站,往中山路、民生路、中華北路至安明路四段、步行,接安中路即可到達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Read the full story

2004-08-18

五妃廟

12:06

五妃廟正門 / 老山羊(林文智)

五妃廟簡介

五妃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五妃街上,是祭祀明朝最後一個血脈寧靖王(朱術貴)5位妃子的廟,佇立於墳塚的地方是墳塚與祠廟合一的陰廟;五妃廟正殿前立四柱歇山馬背式屋頂的拜亭,門扇四樘有彩繪門神是該廟的總出入口。五妃廟正殿供奉五妃的塑像,並在後面的牆上有一座刻有『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的碑石,紅色的院牆連接著五百兩護龍的山牆面,與三弧形的馬背屋脊構成高低起伏的外觀;在五妃廟廟不遠處有一間屬於單開間的義靈君祠,是寧靖王二侍官殉死埋骨處。

五妃廟的由來

寧靖王隨著鄭成功來到台灣成為孤懸海外的明朝,但是在鄭成功、鄭經父子死後,年幼的鄭克塽投降清朝,因此寧靖王連立足之地沒有,便告訴隨侍的5位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在他死後各人可另謀生計,但是這5位姬妾均表示願追隨寧靖王而去,遂整裝後自縊於中堂,寧靖王親自為他們辦理後事,安葬於魁斗山(五妃廟現址),於西元1683年落成。五妃墓原是一座不封不樹的墓塋,寧靖王與五妃先後殉節後,到了西元1748年清朝乾隆年間修築墓塋並在墓前建廟祭祀,清朝光緒年間再整修一次,那時稱作五妃娘廟,又在大南門外立『五妃墓道碑』、『弔五妃墓詩』和『弔五妃墓跋』緬懷五位妃子的忠貞不渝,這座石碑現在仍保存在南門碑林中;在日據時代五妃廟亦曾整修過,近期是在1997年修復落成,並訂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大南門(南門碑林)

大南門為台南市內保存最完整的古蹟,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建於西元1736年,在當時是台南府城重要的屏障,但在日據時代將城垣拆毀因此只剩下大南門與大東門保存下來,至1977年大南門重建,民眾更能了解歷史之滄桑;此外,大南門的右方空地上有碑林一座,擁有許多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古碑,是研究台南歷史的重要資料。

台南人文古蹟之旅

台南市內擁有許多歷史的熱門旅遊地點,而且鄰近的景點也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例如億載金城、安平古堡、台南孔廟等,而台南旅遊觀光潮流,也正蓬勃發展,加上台南美味的鱔魚意麵、棺材板等傳統小吃,讓國內外遊客,都能徹底體驗台南道地的人文風情!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台南系統交流道下,轉國道八號接安吉路,至海尾寮接台17甲線(海佃路)續行,到達台南市南區(上鯤鯓)轉健康路二段至一段,於慶中街左轉即可到達五妃廟。2、國道三號:由新化系統交流道下,轉台20線續行至台南市區(中山路),到達公園路圓環接南門路,於五妃街左轉即可到達五妃廟。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12-20

延平郡王祠

10:04

忠肝義膽石坊 / CTIN travelog-老山羊部落格
延平郡王祠俗稱鄭成功廟或開山聖王廟,位於台南市開山路,主祀台灣開山始祖鄭成功,配祀鄭氏及所屬各部將,為台灣的重要古蹟。佔地廣闊,庭園修築極美,整體風格莊嚴典雅,是台灣唯一的福州式廟宇建築。格局分為照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崇祀太妃與寧靜王的後殿,以及東西廡。厚重的琉璃綠瓦,襯著低矮的紅色牆身,配合祠外延平公園的池榭垂柳,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祠堂右邊的台南市民俗文物館,展示有民間的藝術品、古代生物標本及古代匾碑,館藏豐富。祠前右側並留著二座銅製古砲,七座鐵製古砲。可聯結附近的法華寺及臨水夫人廟,安排一趟古蹟之旅。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接中正北路、中正南路轉公園路,續行開山路即可到達延平郡王祠。★ 搭乘大眾運輸: 1、公車:由台南火車站前搭乘台南市公車17、18、100至延平郡王祠,往南沿開山路步行30公尺即可到達延平郡王祠。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12-19

竹溪寺

10:09

竹溪寺原名“小西天寺”,因臨竹溪而改名為竹溪寺,位在巿區南側,建於明永曆年間,為臺灣最早創建的寺院。  竹溪寺歷經多次整修,現貌為中西合璧,與原貌大不相同;屋頂採宮殿式,大門則為西式的落地窗,造型特殊。正殿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後殿為觀音殿,左右羅列十八羅漢,旁祀媽祖、關帝神像。竹溪寺歷史悠久,寺內題詩、聯句和匾額相當多,值得前往觀覽。  竹溪寺依山傍水,竹溪潺潺流過,上有吊橋連對岸,溪畔繁花茂盛,竹林掩映,頗為清幽。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由台南市區行駛大同路轉健康路,過成功橋左轉小路前行即可到達竹溪寺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12-18

大天后宮

09:49

大天后宮廟門 / 陳李豪
大天后宮俗稱台南媽祖廟,是台灣最早的官建媽祖廟,媽祖受封為天后即由此廟開始。  天后宮規模宏大,廟中古匾古聯甚多,且所有建築內的雕塑均昔時特聘福建名技師精心鏤鑿,極盡古藝術之美,尤其正殿前的丹墀石壁,有四個龍頭鰲頭,乃別廟所罕見。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國道一號:於台南仁德交流道下,循182縣道往台南市區經東門路、東門圓環,在府前路一段右轉接永福路二段即可到達大天后宮。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12-17

台南孔廟

09:51

台南孔廟大成殿 / CTIN travelog-老山羊部落格
台南孔廟位於台南市南門路,建於明朝年間,台南孔廟為全台最早的文廟,一度是全台童生入學之所,號稱『全臺首學』。孔廟建築莊嚴宏偉,氣氛肅穆,格局完整,列屬國家一級古蹟。廟旁蒼鬱的古樹,越發引人思古之幽情。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1、市區道路:由台南車站延中山路直行,至市政府左轉南門路,在文聖路右轉即可到達台南孔廟。 ★ 搭乘大眾運輸:1、公車:由台南火車站前搭乘1、3、16、17路公車至建興國中站,延文聖路步行左轉南門路即可到達台南孔廟。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12-13

成功大學

10:04

成功大學位於台南巿勝利路與大學路一帶,以優美的校園聞名,該校側重科學研究,是南部重要的學術研究中心。  成大校園分光復、成功、勝利、建國、自強、敬業及仁德七區,以光復校園風景最為美麗,著名的成功湖及榕園,均位於此區。成功湖上有紅色拱橋連接湖中小島,湖畔楊柳垂岸,碧草如茵,頗添巧姿;榕園位於成功湖對面,青綠鬆軟的草坪上,樹立著兩株巨榕,覆蔭廣披,綠意深濃,不論躺臥其下,或是散步嬉戲四周,皆悠適自在。  文學院旁側的小西門古城遺跡,乃台南巿八大城門之一,創建於清乾隆56年。本位於逢甲路與府前路交岔口,後因道路擴建而移置於此,門前立有兩尊古炮,為成大校園著名的古蹟。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接公園路而行,左轉公園北路過鐵道,續取東豐路,再右轉勝利路可抵。自交流道至此約8公里。

Read the full story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