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河南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河南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5-10-28

雲臺山

01:45

雲臺山評選成為國家地質公園,這裏峽谷、瀑布等北方岩溶地貌類型的奇特。雲南的路南石林、廣西的桂林山水、長江三峽等著名的景觀都屬於岩溶地貌。岩溶是石灰岩上的地貌,经过多年的造就,它的样子各种各样。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出於雲臺山。

Read the full story

殷墟博物苑

01:37

殷墟博物苑東起郭家灣,西至北辛莊,南起劉家莊,北至後營,東北至三家莊,長約6公里,寬約5公里,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全部建築均為仿商代式建築,是一座集園林風光與殷商文化為一體的風景區。殷墟,古稱北蒙,又稱殷虛,殷邑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大邑商、商邑,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自西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到西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的255年間,這裏一直是中國商代晚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殷墟的總體佈局以小屯宮殿宗廟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放射狀分佈,是一座開放形制的古代都城。現存有宮殿宗廟區、王陵區、後岡遺址和眾多聚落遺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制玉、制骨作坊等眾多遺跡。

交通資訊

到安陽市區打的即可

Read the full story

殷墟

01:35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為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占地面積約24平方公里,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從其城市的規模、面積、宮殿的宏偉,出土文物的品質之精、之美、之奇、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交通資訊

乘1路、15路公車可到。

Read the full story

仰紹文化遺址

01:33

按照考古學慣例,把首先發現地作為該文化類型的名稱,故名仰紹文化。仰韶村文化遺址,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最著名的文化遺址之一。遺址文化層厚約 2米,最厚處達4米,自下而上分別是仰紹文化中期、仰紹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龍山文化中期。仰紹文化遺址從發現至今七十餘年間,共經過三次有計劃的發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於農耕的石器有斧、鏟、鑿、錛等工具;用於狩獵的有石鏃、彈丸、石餅等;用於紡織的有線墜、紡輪、骨針、骨錐等。當時人們的生活用具均為陶質,有陶鼎、罐、碗、盆、缽、杯、甕、缸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裝飾圖案,其紋飾有寬頻紋、網紋、花瓣紋、魚紋、弦紋和幾何圖形紋等,彩陶是仰紹文化獨具的特徵。仰紹文化以農耕為主,屬於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社會階段。它以黃河中游為中心,南達湖北,北抵內蒙,是黃河流域非常強大的一種遠古文化。仰紹文化的發現,宣佈了中國無石器時代文化論調的徹底破產,因而仰韶村文化遺址被中外考古界譽為文化聖地。

交通資訊

三門峽火車站分三門峽站和三門峽西站,從市區乘特1、1、2路可到三門峽站,乘5路可到西站,即可打的過去。

Read the full story

王城公園

01:31

王城公園是洛陽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因修建在東周王城遺址上而得名。公園由古文化區、牡丹花圃、動物館、遊樂場等幾個部分組成,有著傳統與現代之結合的感覺。古文化區中,由紀勝柱碑林、神元台殿閣及紀成殿、懷周亭、明德門等組成的仿古建築群;韶樂台建築古樸典雅,內設編鐘、石罄、管弦等古代樂器,體現了周文化的博大精深;九鼎壁和河圖洛書石雕則反映了中華民族祖先卓越的智慧和才華。牡丹區由幾個大型牡丹花圃組成,栽種牡丹一萬餘株,三百多個品種;動物館在公園北部,這裏棲息著大熊貓、東北虎、華南虎、丹頂鶴等50多種珍禽異獸可供觀賞;遊樂場有各種現代化的遊樂設施,各自遊玩的地點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您的年齡段在那個階段,都是適合你遊玩之地點。

交通資訊

乘101路公車可到

Read the full story

鐵塔

01:28

遠觀鐵塔高有50多米,八角形,共有13層樓閣式,底層每面闊4米多,向上逐層遞減,層層開設明窗,一層向北,二層向南,三層向西,四層向東,以此類推,其餘皆為盲窗;近看鐵塔的外壁鑲嵌的花紋磚有五十餘種,花紋圖案包括飛天、降龍、麒麟、坐佛、玉佛、菩薩、獅子、伎樂、花奔等;鐵塔內有磚砌登道,繞塔心柱盤旋而上,有168層臺階。鐵塔是在宋代為供奉阿育王佛舍利而建的佛塔,因外壁的褐色琉璃磚與鐵的顏色很相近,被人們稱之為鐵塔,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

交通資訊

從火車站乘1、3路公車可直達,20路公車也可直達。

Read the full story

宋都禦街

01:25

禦街就是供皇帝御駕出入的主要通道,開封是北宋的都城,所以稱呼為宋都禦街。它位於中山路北段,是為再現宋代禦街風貌而興建的一條仿宋商業街。具體範圍是:北起皇宮宣德門,經州橋和朱雀門,直達外城南熏門,總長達十余裏。新建的禦街是在原禦街遺址上修建的,在400多米長的街道兩側,樓閣店鋪兩兩相對。上面掛著匾額、幌子等,字型大小連同店鋪大門兩側的楹聯都有出自宋代文獻記載,更增加了古色古香的味道。走在禦街,格外回味到千年前的汴京。

交通資訊

從火車站乘1路公車可到。

Read the full story

商城遺址

01:16

鄭州商代遺址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遺址。商城遺址位於鄭州市區內,面積25平方公里。它是早於安陽殷墟的商代前期城市遺址,目前仍存在著一座周長為7公里的商代城牆。城牆始築于商代中期的二裏岡期下層,使用到二裏岡期上層,東牆夯土層內木炭的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的年代,為距今3570±135年,據此可知其上限約當西元前1620年前後。在這個城內出土的兩件銅方鼎,是商代前期銅器中罕見的王室遺物。在此還出土了大量的房基、地窖、水井、壕溝、墓葬等遺跡,以及銅器、石器、蚌器、玉器、陶器以及原始瓷器等遺物,還有少量的刀刻字骨和陶文符號。鄭州商城的發掘,對於研究商代歷史和古代城市發展史都具有重要價值。

Read the full story

清明上河圖

01:14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宣和年間翰林張擇端以東京開封為背景所創作的巨幅長卷風景畫。它真實而清晰的反映了北宋京都的社會風貌,描繪了汴河漕運的繁華景象。被舉世公認為中國古典現實繪畫的傑作,原圖石渠寶笈三編本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原作長525公分,寬25.5公分,畫中人物648個,牲畜96頭,房屋122座,各式橋樑5座,樹木174棵,船隻25艘,各式車輛15輛,轎子8頂。目前開封就以《清明上河圖》的藍本而建造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主題公園。遊人在這裏可以領略到1000多年前汴梁古都的市井風情,觀賞到豐富多彩的宋代音樂、歌舞、雜技、盤鼓、木偶、鬥雞、民間絕活表演,還可以看到大宋科舉、王員外招婿、包公放糧、梁山好漢劫法場等歷史故事表演。

交通資訊

乘1路公車可達,15、20路公車也可直達

Read the full story

裴李崗遺址

01:11

裴李崗遺址是中國仰紹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是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距今約七、八千年。1977~1979年先後4次發掘,揭露面積2700多平方米,發掘墓葬114座、陶窯1座、灰坑10餘個及幾處殘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種器物400多件,其中石器有鏟、斧、鐮、磨盤、磨棒等。陶器有壺、缽、罐、碗、鼎及陶豬、陶羊等,均為手制。多素面,少數帶有篦點紋、壓印紋、乳釘紋。代表性器物為三足缽、筒形罐等;骨器有骨針、骨錐、骨箭頭等。遺址東半部為村落遺址,文化層厚1-2米,內含物極少。西半部為氏族墓地,埋葬密集,死者頭向偏西,絕大多數為單人仰身直肢葬。墓坑呈長方形,隨葬品主要是石器,少者1件,多者20件以上,多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該遺址出土的器物有獨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界命名為裴李崗文化,填補了一段空白。

Read the full story

龍亭

01:07

龍亭是中國清代時期的建築物,它坐落在高達13米的巨大磚砌台基上,因為亭內供有皇帝萬歲的牌位,人們稱之為龍亭。龍亭大殿高26.7米,基高13米,坐北朝南,為重簷歇山式正殿,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臺階。石階中間嵌有雕龍青石,殿內正中放置著一個巨大的黑色龍墩,相傳為宣讀皇帝詔書的地方。現在大殿內建了中國內地第一座蠟像館,雕塑的人物包括北宋9個皇帝和當時著名的文臣武將。龍亭前有長約400米的禦道,禦道兩旁有兩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仁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裏的湖水是渾的;西湖為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裏的湖水是清的。

交通資訊

從火車站乘1路公車可直達,20路公車也可直達。

Read the full story

雞公山

01:00

雞公山是大別山的一支餘脈,面積達27平方公里。主峰報曉峰海拔744米,遠望猶如一隻昂首向天、引頸報曉的雄雞,峰名和山名俱是由此而來。雞公山是一座天然的動植物園,是華山地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這裏有1700多種植物,植被豐茂,種類繁多,品種主要有針葉樹、闊葉樹、山花、異草等。山上可入藥的植物有600多種,珍貴的有靈芝、九死還陽草、馬蹬草、何首烏、七葉一枝花等。山上還有各種珍禽異獸,僅野生鳥類就有17目、109種之多,野獸類有豹、鹿、野羊、赤狐、豹貓、花面狸等。雞公山的石,具有怪、美、巧、奇的特點,將軍石、戀愛石、寶劍石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交通資訊

可從鄭州乘火車在信陽下車,然後再換乘公車上山,此段車程約1.5小時。雞公山登山線路有兩條,一是乘汽車沿盤山公路上山,全程9公里,車程約40分鐘;另一條是徒步由登山道上山,全程4公里。

Read the full story

黃河大觀

00:53

黃河大觀是一個以黃河文化為背景,以黃河流域的人文景觀為表現形式,融國內外高新技術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主題公園。黃河大觀園內以3.7公里長的模擬小黃河為軸線,分文化風情區和北岸高科技遊樂區。文化風情區由黃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19處人文景觀組成:包括泰山、龍亭、龍門石窟、大雁塔、兵馬俑、長城等。北岸高科技遊樂區建有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動感影院,銀幕有七層樓高,是遊玩、休閒、觀賞的好去處。

交通資訊

從火車站乘16路公車可達。從黃河遊覽區乘纜車可直接到黃河大觀

Read the full story

函谷關

00:51

函谷關是國家3A級旅遊區(點),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際,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穀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穀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中國歷史性的戰爭,如安史之亂、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裏進行。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方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餘篇。

Read the full story

關林

00:48

關林是中國古代名將關羽的廟堂和陵墓,關羽是三國時蜀國大將,一生被人民稱讚為忠義和勇猛。據傳曹操將其首級葬於今關林。因為墓前種植很多樹木,有似森林的感覺 故稱關林。關林正門為五開間三門道, 朱漆的大門上鑲有81個金黃的燈, 黃色在中國代表帝王的尊貴品級。廳中塑有關羽頭戴十二冕旒王冠、身著龍袍的坐像。身邊有捧大印的兒子關平和持刀的周倉立像。關林後院還建有一清代石龍碑亭。在亭碑上額刻篆書 勒封碑記。碑面書寫: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除此以外還有武殿、張飛殿、五虎殿、春秋殿。廳內有關公秉蠟看春秋的坐像及臥像。

交通資訊

從火車站乘81路公車可直達關林。

Read the full story

古墓博物館

00:45

洛陽是王都帝鄉,故有北邙山頭少閑土,儘是洛陽人舊墓之說。在中國古時多次是中國的首都,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就誕生在洛陽一帶。洛陽素稱九朝古都,通常是指東周、東漢、西晉、北魏、隋唐、後樑、後唐,但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得知,夏、商、西周也曾建都於此,所以洛陽應當是十二個朝代的都城。在歷史演變的今天有許多自古流傳的建築及歷史的見證。作為歷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累計長達一千四百多年之久。建國以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配合基本建設中,調查發掘了一百餘處原始社會和五大故城遺址,以及萬餘座古代墓葬,出土了數十萬件文物,就因為這些歷史遺留之發現的原因,洛陽就此建立了古墓博物館。

交通資訊

從火車站乘83路公車可直達。

Read the full story

繁塔

00:41

繁塔是開封市現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築。建於宋太祖開寶七年(西元974年),現塔通高36.68米,底面積501.6平方米。繁塔的形狀是六角形,結構獨特,在三層大塔上面,還有一個六層小塔。每層簷部由鬥拱承托,一層兩個塔心室,彼此不通,兩層兩個通道,四個佛洞,三層僅西北一個通道,前後兩個佛洞,各層構不同。踏道變幻莫測,從北門進塔,經東西兩側塔道攀登,去二層佛洞或上塔頂須沿外壁塔簷盤旋,非常驚險。塔身用不同的加釉灰色方磚砌成,每塊磚上均雕有佛像,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觀音、羅漢等。在塔內各層的牆壁和登道上,保存完好的碑刻178方,其中以宋代居多,有佛經 捐施人題詞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宋代書法家趙安仁的楷書,顯示了宋代藝術家雕刻模制的超人技藝。

交通資訊

乘15路公車到禹王台站下車可到

Read the full story

大相國寺

00:38

大相國寺原為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西元555年)始創建寺院。大相國寺現中國AAAA級景區,是一座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卓越地位和廣泛影響的著名寺院。在北宋時期是全國最大的皇家寺院,占地500多畝,面積為現在的18倍,轄64個禪院、律院,僧人1000余人。當時成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為海內外佛教界矚目。寺院內有的山門、鐘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殿、藏經樓等建築。山門上附 相國寺橫額,建築高大宏偉,八角殿內的千手千眼佛,是用一棵巨大的白果樹木雕刻而成,堪稱佛教文化藝術和雕刻藝術的精品。中國名著《水滸傳》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事就發生在這裏。

交通資訊

從火車站乘5、9路公車可到,20路公共汽車也可直達。

Read the full story

大河村遺址

00:35

大河村遺址是一處包含有仰韶、龍山和夏商時期文化遺存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中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發展序列清晰,堪稱中原地區仰紹文化的代表性遺址。文化堆積厚4~12.5米。1964年發現,1972年首次發掘,以後又進行10次發掘。揭露面積35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房基40座、灰坑235個、成人墓葬173座、甕棺葬162個,出土陶、石、骨、蚌、玉、角等不同質料的生產與生活用具近5000件。彩繪圖案約30餘種,特別是太陽紋、月亮紋、星座紋等。

交通資訊

乘308路公車可到

Read the full story

打虎亭漢墓

00:32

打虎亭漢墓為東漢宏農太守張伯雄及其親屬的陵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已發掘的最大漢墓之一,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西兩墓地,東墓為畫像石墓,西墓為壁畫墓,內部建築形式和結構基本相同,墓壁均繪有色彩絢麗,內容豐富的石刻畫像和壁畫,畫像石墓通長26.64米,寬20.68米,中室高6.3米,由前室、中室、後室、東南北三個耳室組成。壁畫多是模擬墓主生前的莊園生活,有收租、坐廚、迎賓、宴飲、舞樂和百戲、相撲、車馬出行、侍女圖等。除中室、後室外,其他各室內壁與甬道、石門均有內容豐富、瑰麗多彩的畫像石刻。西墓龐大,用磚石築成,分七室,總長19.8米,寬18.4米,中室高6.7米,墓底鋪煤,厚0.5米。墓壁上的雕刻畫像約200平方米,彩色壁畫約100平方米。

交通資訊

乘鄭州至登封的長途車在打虎亭站下,車程約1小時。

Read the full story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