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青森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青森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01-16

津輕半島•龍飛

11:02

津輕半島日語叫做Tugaruhanntou,位於青森縣西北部,東面隔著陸奧灣與下北半島相對,西臨日本海,北面隔著津輕海峽與北海道相望。  從津輕半島到北海道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是連接本州與北海道的交通大動脈;青函隧道該全長為53.86公里,其中海底部分為23.3公里,是一條雙線鐵路隧道;本州海底的龍飛車站和北海道海底的吉岡車站目前主要為了讓觀光客參觀見學之用,介紹有關青函海底隧道的種種歷史與相關知識。   龍飛日語叫做Tappi,位於津輕半島突端的龍飛崎是日本不多見的強風地帶,年間平均風速達10公尺;龍飛有名的歌謠碑,石川小百合的一曲『津輕海峽冬景色』,唱出了龍飛岬的名氣只要按下中間的紅色按鈕,就會傳出『津輕海峽冬景色』的歌聲,十分特別。

交通資訊

搭乘JR列車:搭乘JR津輕線至三廄車站即可到達津輕半島•龍飛 。

Read the full story

2006-11-22

弘前

15:26

『弘前』日語叫做Hirosaki,位於青森縣西南部、津輕平原的南部,從17 世紀建成弘前城以後,朱紅色的欄杆、線條優美的天守閣再加上櫻花樹的配襯,就成為城下町,作爲本地的政治、經濟中心而日益繁榮起來;18世紀後期的明治時代,西方文化開始流入日本,例如土手町街道上的一戶時計店時計台,鐘樓上獨特的風見雞,便是當年流行的一種特別裝飾品。  弘前城遺迹,是聞名日本的賞櫻名地,已作爲由三重護城河和土塁圍起來的弘前公園對外開放。弘前城內的櫻花起緣是25棵津輕藩士令人從京都寄來的櫻花樹,明治時期,舊藩士菊地楯衛栽種了1000棵染井吉野櫻,明治30年代又種了1000棵,在那之後市民也不斷捐贈。現在,公園裡以染井吉野櫻為中心,垂櫻、八重櫻等大約50種近2600棵,造成美景。  八角形的雙子塔形之舊弘前市立圖書館,及東北地區最早設立的一座教堂─日本基督教團弘前教會等建築物,都是在19世紀時,歐美國家的文化對日本之影響。從20世紀,大正時代開始,純歐美式的建築物開始和舊有的日式建築物互相配合混為一體,藤田記念庭園便是其中之代表,純日本式的庭園內建有西式的住宅,院子高處是可眺望岩木山的借景式庭園,低處是池泉環遊式庭園,在這裡可欣賞到玉蟬花和杜鵑花等四季應時的花朵和景色。

交通資訊

1.搭乘JR列車:搭乘JR 奧羽本線至弘前車站即可到達弘前。

Read the full story

2006-10-31

奧入瀨溪流

16:08

『奧入瀨溪流』日語叫做Okuirasekeiryuu,從十和田湖流出,從入口的『子之口』到『燒山』的源流部分就是奧入瀨溪流。明治時代著名的文人大町桂月寫在『奥羽一周記』的一席話:『住要住日本,遊必十和田湖,走必奧入瀨溪三里半』」,打開了奧入瀨溪的名氣,由此可見奧入瀨溪流之美連古人都要讚嘆。  奧入瀨溪流是十和田湖唯一的流出向河川,全長約14公里,兩岸生長許多遍佈扁柏、山毛櫸、楓樹等的原始森林,還有浮在水面上的蘚苔和藤蔓纏繞的岩石,不禁讓人跌落到美景的漩渦中。由於十和田湖具有自然調節溪流水量的功能,使得奧入瀨溪流不曾出現過大洪水,終年維持穩定獨特的溪流之美,也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一處名勝。它與十和田湖同被指定爲青森縣的特別名勝和天然紀念物。  奧入瀨溪流沿途中大大小小的瀑布景觀,也不容錯過。奧入瀨溪流有高達25公尺的『雲井瀑』,水量豐沛的『銚子大瀑布』,以及水流散成珠狀飛落而下的『玉簾瀑』和『白絲瀑』等,都有不一樣的韻味,讓您在步行當中,更能體驗奧入瀨溪流的風情萬種。

交通資訊

搭乘JR列車:(1)搭乘JR東北新幹線至盛岡車站即可到達奧入瀨溪流。(2)搭乘JR花輪線至十和田南車站即可到達奧入瀨溪流。

Read the full story

下北半島

15:10

『下北半島』日語叫做Simokitahanntou,位於青森縣東北部、本州最北端,是  面對太平洋和津輕海峽的狀如一把板斧的半島,下北半島堪稱日本北部秘境,三面環海,對面就是觀光勝地的北海道。  下北半島帶有一股寂寥的神秘之美,夏季冷風吹掠過濃密的原始森林,冬天則冰雪籠罩,面貌粗獷險峻,反映了狂風和巨浪的無比威力,使人感受到一種冷峻肅穆的自然美。  對於氣候的不穩定,沿著海岸線而走的大湊線,起站為東北本線上的野邊地,終點為下北半島的大湊站,整條鐵道蜿蜒在海岸邊,圍繞著海水紺青的陸奧灣,遼闊的海景充滿了荒涼與蕭瑟,更增添幾分旅人的愁緒,只要當地刮起強風超過指數,列車便會被迫停駛,但是民眾也不用因此擔心,因為在列車停站的同時,站外就已經安排好數輛的JR巴士等候接駁。  下北半島海岸線分佈著許多景點,其中有本州最北端的岬角─『大間崎』,以及建有白色燈塔的『尻屋崎』等,此外,如北部界限的猿猴生息地『脅野澤』、『藥研溪谷』、『川內川溪谷』等都是下北半島很特別的地方,有興趣的民眾不妨前訪一探究竟。

交通資訊

1.乘坐JR列車:乘坐JR東北新幹線從至盛岡車站即可到達下北半島。

Read the full story

八甲田山

15:01

八甲田山日語叫做Hakkoudasan,八甲田山與十和田、奧入瀨是青森縣的旅遊金三角,也可以說是整個東北最重要的旅遊路線。八甲田山既是溫泉、濕原的代名詞,也是由北八甲田、南八甲田合稱的八甲田連峰的簡稱,它是日本東北那須火山帶的一環。  八甲田山是青森縣中部連綿的休火山群的總稱,由以大嶽爲主峰的北八甲田和以櫛峰爲主峰的南八甲田組成。到處都是昔日火山爆發後形成的沼澤和濕原。還有原始森林和高山植物四季變幻呈現出的不同美景。植物是多種多樣的,隨著海拔的升高,逐漸變成亞高山帶、高山帶植物,會給您帶來許多驚喜。  八甲田山冬天是滑雪場,夏天是登山勝地,五、六月時節殘雪、新綠交織,海拔750公尺下一片黃綠,而1500公尺以上卻還是雪茫茫一片。另外,還有空中索道車可以搭乘,一邊欣賞眼底美麗的樹海,一邊體驗空中漫遊,由高而下賞沼澤濕原、高山植物、山毛櫸林。纜車終點是標高1315公尺的山頂公園,視野更加遼闊,全覽八甲田連峰。也可以在散步小道上享受自然之美。  八甲田山也是日本三大『樹冰』勝地之一。相信樹冰對一般人都很陌生,樹冰就是低溫水氣附著在針樹林上,迅速凍結,而後經過反覆積雪及風吹,形成龍蝦尾般的雪片群,再經過風與雪歷練,在日本也只有東北山區才有。而每年的2月下旬至3月下旬是賞樹冰的最佳期間。八甲田山的『雪形』也頗負盛名,雪形指的是春天冰雪融化,殘雪留在山上形成像烏鴉、山毛櫸等圖案,特別有趣。

交通資訊

1.搭乘JR列車:搭乘JR東北新幹線至盛岡車站轉東北本線至青森車站,再轉乘巴士至空中索道車車站即可到達八甲田山。

Read the full story

2006-10-26

十和田湖

10:51

『十和田湖』日文叫做Towadako,位於青森縣和秋田縣的邊界,屬青森縣的八幡十和平國家公園,海拔400公尺,是一處雙層破火山口湖,由大噴火時出現的噴火口陷沒後所形成。日本人認為此湖可以和富士山並列為日本絕景的名湖。  十和田湖湖水深約327公尺,在日本居第三位,透明度為10公尺,碧綠清澈的湖水映出各具特色的四季應時的自然風貌,讓人感覺又多了一份神秘感,每年的春秋兩季是最適合到十和田湖旅遊的季節;更是著名的賞楓地點。  十和田湖設有四個瞭望台,讓民眾可以自由選擇各種角度觀賞景色。從兼作巴士終點站的『休屋』到奧入瀨溪流的入口處『子之口』以及垂釣愛好者群集的宇樽部,從船上觀光,有別於湖邊賞景,遊人會享受到另一種自然美。 從休屋稍往前走,是建於 9 世紀的十和田神社,社旁的開運小道走出,有詩人兼雕刻家高村光太郎的遺世之作—乙女之像,乙女之像是兩個手碰手的少女。

交通資訊

1.搭乘JR列車:(1)搭乘JR東北新幹線至盛岡車站即可到達十和田湖。(2)搭乘JR花輪線至十和田南車站即可到達十和田湖。2.搭乘JR 巴士:搭乘JR巴士至十和田南車站即可到達十和田湖。

Read the full story

2004-08-16

青森縣

14:54

奧入瀨溪流 / 劉致宣
青森,日語叫做aomori。青森縣位於日本本州島的最北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是日本屈指可數的食品寶庫。青森縣的蘋果產量位居日本第一,青森縣也是「富士」蘋果的發源地。品質優良的青森蘋果每年出口臺灣達一萬三千頓以上,受到臺灣消費者的喜愛。青森縣三面環海,分為是津輕海峽,日本海,太平洋,而且又擁有陸奧灣,因此青森縣豐富的新鮮海產品。  青森市,位於日本津輕半島與陸地接壤處,青森縣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它有著悠久的港口城市歷史,同時作為一個現代都市又在不斷發展。青森的海灣區近年來的建設頗令人注目。其中有青森縣觀光物館『阿斯帕姆』,它是青森縣觀光、物產的資訊基地。青森灣大橋被燈飾點綴的夜景更是迷人。  棟方志功紀念館,展示並介紹了青森出身的世界著名版畫家棟方的作品和他的成就。民眾若想瞭解青森的歷史和文化,不妨去青森市森林博物館、青森縣立鄉土館以及展示民俗資料的稽古館等去看一看。  另外,在青森有名的奧入瀨川,從十和田湖流出,從入口的『子之口』到『燒山』的源流部分就是奧入瀨溪流,長約14公里。水流極富變化,沿岸遍佈扁柏、山毛櫸、楓樹等的原始森林。奧入瀨川與十和田湖同被指定為青森縣的特別名勝和天然紀念物。  值得一提的是,奧入瀨溪流沿途大大小小的各種瀑布景觀,更是讓人目不暇給,有高達25米的雲井瀑,水量豐沛的銚子大瀑布,以及水流散成珠狀飛落而下的玉簾瀑和白絲瀑等,展現了各種不同的風貌。

交通資訊

搭乘JR列車:搭乘JR 東北本線至青森車站即可到達青森。

Read the full story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