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Hubei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Hubei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4-08-16

宜昌

14:54

宜昌的葛州壩 / 台灣中國旅行社
  宜昌位於湖北省西部,向來有《三峽門戶》之稱,位於長江下遊,為長江航運中轉港站。即位於長江三峽中的巫峽下段。秦朝時稱為巫縣,民國時改稱為宜昌;宜昌巿區的名勝,首推用以控制流水量與發電的最大水電廠葛洲壩,在不久後會被三峽大壩所取代。巿郊附近著名的景點有天然塔、陸游泉、屈原故里、下牢溪、南津門、西陵峽風景區、平湖風景區、三游洞及清江風景區…等。  宜昌面積約341平方公里。礦產有石灰石、磷以及硅石等礦產,並且水利資源豐富。機械、紡織、化學等工業佔重要地位。特產有彩陶、盆景、蜜餞、黛釉陶以及壁畫…等。地點:位於湖北省西部及長江三峽東口

Read the full story

荊州

14:54

荊州古城牆之東門 / 台灣中國旅行社
  荊州古城牆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及長江北岸。座落在江漢平原的西沿。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城樓上可欣賞荊州商埠沙市景色,荊州古城分為三層,中城是磚城,外城是水城,裡面是土城。於三國時代為關羽修建,之後明代朱元璋時代重新整修,最後由清代的維修保養,使得古城牆保存至今。曾以臥薪嘗膽聞名的越王勾踐用的一把寶劍,於西元1965年在荊州城北出土,劍刃鋒利,削鐵如泥,視為珍寶。  荊州於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郢都的外港,秦漢以後是名城荊州(今江陵)的外港,唐朝時改稱沙頭市,簡稱為沙市,明代以”十里長街”著稱。西元1895年因日本逼使清廷簽訂《馬關條約》而闢為通商口岸,此後有小漢口之稱。附近著名的景點有:春秋閣、萬壽寶塔、章華寺、孫叔敖墓…等。地點﹕湖北省中部偏南及長江北岸

Read the full story

2003-01-27

屈原故里

12:25

屈原故里 / 四川旅遊信息網
屈原故里位於香溪之濱,秭歸縣巫峽與西陵峽之間的長江北岸,距重慶市區566千米。屈原故里建有屈原祠。屈原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他生當戰國末期,官居楚懷王左徒,亦稱三閭大夫。秦國攻陷楚國郢都後,屈原悲憤投入湖南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將屈原與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文學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運動領袖何塞•馬蒂一併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他憂國憂民,留下了《離騷》等掛昂惠詩篇,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秭歸縣至今流傳著許多關於屈原的神話傳說,也保存了眾多與之相關的古跡,如屈原降生的香爐坪、挖掘的照面井、躬耕的屈田、攻讀的讀書洞,以及神魚吐還屈原遺體的屈原沱等。  屈原祠正門高大雄偉,屈原祠三字為郭沫若先生手書。正門內院壩中央矗立著一尊屈原銅像,重3噸,像高3.92米,像基高2.5米。銅像兩側豎有90塊青石碑,分刻屈原《離騷》等22篇詩作,李白、杜甫等歷代文人頌揚屈原的詩文,以及歷代修建屈原祠和屈原墓的碑記。屈原紀念館內藏有歷代版本的《楚辭》及其書注等文物。館內還有一尊重250餘千克的屈原石像,乃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歸州(今秭歸)百姓捐刻,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尊屈原石像。屈原墓占地120平方米,為三排六柱八字開扇造型。墓道石門中有朱紅色的屈子吊棺。

Read the full story

香溪

12:24

香溪 / 四川旅遊信息網
香溪位於西陵峽口長江北岸,距重慶市區572千米。相傳香溪上游寶坪村乃漢元帝妃子王嬙(王昭君)出生地。寶坪村又叫明妃村。杜甫詩雲: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香溪是一條十分美麗的小溪。它發源于神農架山區,流過石灰岩裂縫,經洞穴過濾沉澱,水色如黛,澄清可掬;由北向南注入長江,交彙處清濁分明,相映成趣。傳說昭君的珍珠曾失落溪中,故溪水四季湛藍碧透,水味含香。  香溪觀桃花魚亦是一大樂事。每逢暮春,香溪中生長一種水母型腔腸動物,其形如桃花,身分四瓣,晶瑩透明,隨波嬉戲,與片片飄零的桃花渾然一體。有詩贊曰:花開溪魚生,魚戲花影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香溪兩岸桔林片片,芳草萋萋,秀峰重疊,雲纏霧繞,山光水色美不勝收。  據《漢書》載,王昭君于竟甯元年(西元前33年)與匈奴單于和親。和親促進了漢匈兩族的友好及經濟文化的交流,王昭君的義舉也贏得了後世人們的景仰。寶坪村一帶有關昭君的傳說和遺跡很多,有昭君寨、望月樓、梳粧檯、楠木井、珍珠潭、繡鞋洞、妃臺山、昭君台等。

Read the full story

2003-01-23

賽武當

17:45

賽武當 / 四川旅遊信息網
賽武當風景區位於十堰市茅箭區小川鄉境內,東與道教聖地武當山翹首相望,南同野人謎蹤之鄉神龍架遙相呼應。它氣勢磅礴,峰巒疊嶂,松、石、雲、霧、霞,蔚爲奇觀。  賽武當原名伏龍山,主峰海拔 1730米,因山高賽過武當山主峰而得名。由於受地質、氣候的影響,賽武當形成並保存著險峻秀麗的自然風光,爲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集山川雄、險、野、秀等特點於一體,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遊覽、度假、療養勝地。山上主峰石岩裸露,如銅牆鐵壁,頂天立地。緊連著的菩薩峰、青岩峰,拱肩護背,勢如武夫。東側的蠟燭峰,如茅似劍、直刺蒼穹。主峰西側的岩石,坡度在85度到90度之間,門板岩、菩薩峰、蠟燭峰等10多座山峰垂直高度均在100米到700米之間。這裏有面積14.4萬餘畝的遼闊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長滿了稱爲’活化石’的鐵堅杉以及珙桐、銀杏、白皮松等稀有樹種,還有熊、獐、羚羊、娃娃魚、猴等珍禽異獸。被人們稱爲動植物的大觀園。賽武當不僅山勢雄險、動植物密布,而且林秀、溪秀、峰秀、雲秀,是人們返璞歸真尋求的仙境。

Read the full story

神農架

17:41

神農架-02 / 四川旅遊信息網
湖北省西部有一片群峰聳立、林濤起伏的高大山地,它橫亙于長江、漢水之間,方圓3250平方公里,這就是我國著名的神農架林區。相傳,上古時代的神農氏曾在這裏遍嘗百草爲民除病,由於崖高壁陡,珍稀藥草不易采到,神農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後人稱這裏爲’神農架’。  神農架內重巒疊嶂,山高穀深,主峰大神農架即神農頂,海拔3105米,是華中地區最高峰,有’華中屋脊’之稱。區內古木參天,奇花異卉遍佈,有’綠色寶庫’之稱。植物種類十分豐富,主峰東南千家坪生長著大量被稱爲’活化石’的古老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它們大多都是舉世聞名的第三紀冰川樹種。林區的西南部,有一獨立奇峰稱’望農亭’,亭下有一片石林,上接懸崖,下臨深澗,或盤結曲扭,或亭亭玉立,或如猿猴抱柱,或如猛虎下山,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石林四周,流雲飛霧,若隱若現,有’石林雲雨’之稱,爲神農架林區一大奇觀。神農頂北側,峽谷蜿蜒,峰岩壁立,飛瀑參差,景致奇秀,有’紅坪畫廊’美稱。此處,神農架區內還有衆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埡山、小當陽等勝景。  保護區內,不僅景色秀麗,物種豐富,還有種類繁多的珍稀動物。除名貴的金絲猴外,有白雕、白鹿、白松鼠、白蛇、白熊等,堪稱是一個’白色的動物王國’。

Read the full story

高嵐

17:38

高嵐風景區的名字還不大爲人們所熟悉,但是,從山水景觀的角度上,它完全有資格列入全國水平的風景區之內。高嵐位於湖北省興山縣境內。往南約30公里是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往北不遠便是傳說有野人出沒的神農架。目前,由於交通條件限制,前往遊覽的人還不很多。  高嵐風景區的範圍,大體上是一條約15裏長的山溝,兩邊是姿態萬千、奇拔秀麗的山峰。山溝裏奔流著一條清澈的小溪。而在小溪旁,則是一條平坦的公路。旅遊者可以沿著這條公路邊走邊欣賞兩旁山景,也可以坐在車上緩緩前行,觀賞四周的景致,這同坐船遊灕江有異曲同工之妙。灕江被人們稱爲山水畫廊;高嵐,也是一個山水畫廊。只不過高嵐的水小,不能行舟;但是,高嵐的山峰卻更富變化,秀麗動人。  國家已決定在三峽興建一座巨大的水壩。大壩以上將成爲一片人造海洋。整個三峽的水位將被提高數十米。高嵐風景區的小溪將變成一條大河,遊人可以從長江三峽乘船,沿秭歸縣的香溪,到高嵐風景區遊覽了。到那個時候,高嵐風景區將聲名大增,遊人鼎盛,並將同灕江山水分一高下。  高嵐風景區最精彩的景色是奇峰林立。這些山峰,有許多酷似動物的形狀,因此有些山峰以動物命名,如駱駝峰、孔雀嶺、鴛鴦石、猿猴嶺等等。其他的山峰也很奇特,其中有一座稱爲棋盤峰,是一座略呈圓形的幾十米高的、四周是懸崖峭壁的山峰,而在峰頂,有一方石酷似棋盤,甚至有方格,有棋子。  但是,作爲高嵐山峰代表的卻是一座稱爲睡佛的峰巒。遠遠望去,猶如一位大肚彌陀佛正在仰天酣睡。佛的前額、鼻子和嘴的輪廓都非常清晰。比起昆明西山的睡美人山來,這座睡佛山形更逼真,逗人喜愛。有一部分介紹高嵐風光的電視片,攝影師感到這座山峰實在是一個難得的景觀,應該用較多的膠片來表現,於是他用旋轉拍攝的方法,使這位睡佛從酣睡中慢慢地站立起來。這裏的山峰滿目青翠,峰頂上往往也長出一些碩大地樹木。在懸崖峭壁之間,有不少細小地瀑布和流泉。一場大雨,就變成千百條飛瀑,直沖山澗,這種景色在別處是難得見到的。  遊覽高嵐風景區可以同時遊覽秭歸的屈原故里和王昭君故里以及秭歸縣城外的長江邊上的屈原紀念館。王昭君是西漢元帝時宮女,元帝把她出嫁匈奴,歷史上稱之爲昭君和親。王昭君在漢匈兩族的和好、增進民族團結上,是作出了貢獻的,因此受到歷史的好評。她的故里就在秭歸往興山去的路途上。據說,香溪這條河名稱的由來也與王昭君有關。傳說王昭君出塞前回故鄉省親,她在這條溪水中洗臉,從此溪水就常年芳香,被稱爲香溪。

Read the full story

葛洲壩

17:35

葛洲壩 / 四川旅遊信息網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已建和正在建的水利工程中最大的一座,也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這座巨大的現代建築,已成了宜昌市的一個主要的參觀點,每年都要接待數以萬計的參觀者。  葛洲壩位於長江三峽出口、湖北宜昌市境內。壩上距西陵峽口南津關2.3公里。長江水出南津關後,江面豁然開朗,江面由300米驟然展寬至2200多米。江水被江中的葛洲壩和西壩兩個小島分爲三股,從右到左分別稱爲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是長江的主河道,常年通航,二江和三江只在洪水期過水。葛洲壩水利樞紐就修建在這裏。  葛洲壩工程主要由船閘、發電廠、瀉水閘、沖砂閘及擋水建築物(如大壩)組成。大壩全長2606米,最大壩高53.8米。參觀者來到大壩跟前,不能不爲這個曆 時十年的巨大、宏偉的工程而讚歎。這座工程共需開挖回填土石方1.13億立方米,這等於是把一座高山搬走。澆灌混凝土共達1113萬立方米。如果說一輛卡車可運5立方米混凝土的話,那麽這麽多混凝土就需要200多萬輛卡車才能運完。所需金額共7.75萬噸。這些金屬用來造船的話,可造萬噸輪七八艘。  葛洲壩的功能之一是防洪。大壩上游的總庫容達15.8億立方米,控制壩上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大壩剛建成,於1981年7月出現了百年來最大洪水7.2萬秒立方米的考驗,安然無恙。葛洲壩另一功能是發電。整個工程有兩座發電廠分設在二江和大江上,共裝機21台,總裝機容量爲271.5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爲157億度,是世界大型水電站之一。葛洲壩有兩座單級船閘和兩條航道,可通過萬噸級的輪船,爲當今世界最大的船閘之一。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02-07

武當山

16:12

武當山-01 / 四川旅遊信息網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 境內,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武當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據說武當二字即非真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武當山歷史由來已久,但現今保留下來的古建築多為明代所建。  明永樂皇帝朱棣通過靖難之役,雖然從侄兒手中奪取了帝位,但總感有以臣殺君、同族相戳的輿論威脅。於是就想方設法製造出很多真武護佑的神話故事,以示其皇權是神受的,是天意。為了報答神之恩典,他決定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為玄武大帝修建宮觀。自永樂十一年(1413年)至永樂十六年(1418年),共建成了33個宮觀群、39座橋樑、25公里的石級蹬道等工程。  武當山山勢奇特,一峰擎天,眾峰拱衛,既有泰山之雄,又有華山之險;懸崖、深澗、幽洞、清泉星羅棋佈,有3潭、9泉、11洞、24澗、36崖、72峰等勝景,馳名中外的金殿就鑲嵌在海拔1612米高的天柱峰頂端--金頂。登金頂有三條路可走,但遊人多選擇東路上山,原因是這裏名勝古跡較多。玄嶽門是進山的大門,沿途有山麓的遇真宮、元和觀,以及山上的磨針井、複真觀、玉虛宮、五龍宮、紫霄宮、南崖宮、太和宮、金殿等建築。

Read the full story

西陵峽

15:07

西陵峽燦爛的夕陽 / 台灣中國旅行社
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口,東止宜昌市南津關,全長約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以險峻聞名於世。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黃貓峽、燈影峽、青灘、泄灘、崆嶺灘等名峽險灘和黃陵廟、三游洞、陸遊泉等古跡。峽中險峰夾江壁立,峻嶺懸崖橫空;奇石嶙峋,銀瀑飛瀉,古木森然,水勢湍急,浪濤洶湧,景象萬千。  但很多礁石險灘業已得到整治,驚險萬狀的崆嶺灘、鬼見愁、鬼門關已成為歷史陳跡。西陵峽中的兵書寶劍峽位於香溪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岩上石隙中有物迭置其間,狀若書卷,名曰兵書,其右下方有條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劍直插激流,名曰寶劍。  兵書實為巴人岩棺葬之遺跡。從兵書寶劍峽向東過新灘不遠,江北有岩壁,上有兩塊重疊下垂的赭黃色岩石,一塊形似牛肝,一塊形似馬肺,故名牛肝馬肺峽。蓮陀至南津關間有燈影峽及黃貓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致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  西陵峽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很象<<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悟空探路,八戒牽馬,唐僧合十,沙僧挑經,姿態酷肖。每當落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燈影戲中人物,故名燈影峽。黃貓峽一帶,山形如黃貓蜷伏,風光綺麗。

Read the full story

黃鶴樓

14:44

黃鶴樓 / 四川旅遊信息網
黃鶴樓號稱江南三大樓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它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最後一次毀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大火。  名樓多傳說,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爲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爲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知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複來,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爲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顛建樓,首先還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但後來逐漸成爲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遊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遊等都曾先後到這裏遊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戚戚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崔顥提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樓共五層,高50.4米,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爲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爲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挂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  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瑾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爲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築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爲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2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Read the full story

武漢東湖

14:36

武漢東湖 / 四川旅遊信息網
東湖在武漢市武昌區東郊,靠近市區,整個東湖風景區面積爲8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約33平方公里,爲杭州西湖的5倍多。東湖湖岸曲折。湖南層巒疊翠,山擁水抱;湖東、湖西丘陵起伏;湖北地勢平坦。有人認爲它兼有太湖之浩淼和西湖之秀麗,是一個極有發展前途的風景區。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在東湖四周已有亭、台、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種植各種樹木200多萬株。東湖的花木品種繁多,一年四季不斷開放,其中尤以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最爲著名。東湖依自然環境,分爲聽濤、磨山、落雁、白馬、吹笛、珞洪六個遊覽區。其中聽濤區景點比較集中。  走進東湖的黃鸝灣大門,便是聽濤區。這裏沿湖有垂柳、荷池,周圍岡巒起伏,岸邊泊有許多遊艇,景物頗動人。聽濤區的風景和紀念建築,主要有行吟閣、霧抱亭、澤畔客舍、長天樓、九女墩紀念碑、湖光閣等。行吟閣是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建,聳立於荷風、落羽兩橋之間的湖島上。閣高三層,綠瓦圓柱,精巧壯麗,具有民族風格,東湖盛産多種淡水魚,其中以武昌魚最爲名貴。

Read the full story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