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馬公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馬公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3-08-25

澎湖漁人碼頭

15:32

漁人碼頭-中油儲油漕 / 陳啟輝

澎湖漁人碼頭簡介

澎湖漁人碼頭位於澎湖縣馬公市第一二漁港區,原只是一個傳統的小漁港,為港區商圈轉型並兼顧漁業生產的多功能的觀光休閒漁港,澎湖漁人碼頭也是唯一靠海的水岸商圈,將結合水岸休閒木棧道、夜間浪漫街燈、船舶作業觀賞以及戶外音樂藝文展演而形成多功能澎湖漁人碼頭。

澎湖漁人碼頭-彩繪油筒

澎湖漁人碼頭有一個代表澎湖漁業精神象徵的海洋之母,也就是中國石油的五個美輪美奐的彩繪油桶,相信有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儲油槽的背後,竟隱藏一個很有棒的設計;但這可能要有規劃去南海線(七美、望安、虎井、桶盤等)遊玩的遊客才有機會看到,在回程的途中才可看見儲油槽的另一面寫著『HI!PENGHU』的字樣,好像在和遊客說哈囉!

澎湖漁人碼頭-水岸旅遊

澎湖漁人碼頭以大型觀光郵輪為主題的建築物,另外還有長達1公里的木棧道、超大的港區噴水公園等等,澎湖漁人碼頭不僅是親子休閒、情侶談心的好去處,更是貴賓級的海口景觀碼頭;來到澎湖漁人碼頭您沿著水岸木棧道觀賞水岸夜景,或倚著圍欄欣賞西嶼的夕落,悠閒地徒步享受閒逛的樂趣,因此澎湖漁人碼頭一到例假日更成為情侶、畫家、攝影及外來客流連忘返的風景點。

澎湖旅遊

澎湖縣馬公市是民眾來到澎湖旅遊的主要旅遊景點,除了藍天白雲海洋的景色之外,林投公園、菓葉日出、天后宮、螃蟹博物館、觀音亭等等都是著名的景點;而澎湖縣島嶼眾多、海洋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通樑古榕、跨海大橋、赤崁碼頭、大倉嶼、險礁嶼、澎湖水族館、西台古堡、桶盤嶼、七美人塚、雙心石滬、漁人碼頭、赤崁碼頭、鯨魚洞等等,是民眾消暑、觀海、賞豚的好去處,遊客也可搭乘玻璃船欣賞海底美景或近海浮潛與魚兒做近距離的互動都會讓你愛上澎湖喔,搭配一杯又冰又新鮮的仙人掌冰沙更讓您享受在澎湖的海洋風情裡喔!

交通資訊

★ 搭乘大眾運輸:1、公車:乘澎南線、湖西線方向的公車至天后宮站步行即可到達澎湖漁人碼頭。

Read the full story

天后宮

15:19

平安橋. / 童永銓

天后宮簡介

天后宮位於澎湖縣馬公市正義街上,俗稱『天妃宮』、『媽祖宮』,在明代稱為『娘宮』、『媽娘宮』、『娘媽宮』『媽宮』等,也是馬公地名的由來;天后宮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在西元1604年荷蘭人被明朝擊退到澎湖時就已經存在,可見其歷史之悠久,也是馬公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

天后宮-建築風格

天后宮建築是傳統的閩南式合院建築,不同於其他廟宇的建築風格,坐北朝南採四進式格局的廟宇,以傳統工法構築、樑柱使用榫接方式建構,包括山川殿、正殿與兩側護龍和後落的公善樓(清風閣);山川殿為三開間,屋頂展現了雙龍燕尾起翹,屋脊中間是剪黏雕塑『龍馬負河圖』;正殿祀奉金面媽祖,在神龕兩側有四幅擂金畫,是廣東省匠師朱錫甘的作品,正殿並與護龍相接,分別奉祀註生娘娘和當地烈婦的節孝祠;後進的清風閣右壁嵌入一方石碑為『沈有容諭退紅毛碑』,碑高198釐米、寬28.7釐米,是為紀念沈有容驅逐入侵澎湖的荷蘭海軍的英勇事蹟。

天后宮-歷史發展

傳說在元朝17年(西元1280年)元世祖派兵征伐日本,卻遭遇颱風的襲擊,官兵們到處流散,卻夢見媽祖顯現而救了官兵,並於澎湖登陸,於是在隔年元世祖便封媽祖為『天妃』,建立天妃宮並設澎湖寨巡檢司;明朝稱天妃宮為『娘宮』、『媽娘宮』、『娘媽宮』『媽宮』,成為了地名,至明朝嘉靖42年(西元1563年)因為剿倭勝利進而擴建媽祖宮,到了萬曆20年(西元1592年)日本鎖國政策瓦解,倭寇邊開始侵襲中國沿海以及澎湖,但明朝軍隊都能將其退之,據傳是媽祖的保佑,故又重建媽娘宮,天啟4年(西元1624年)明朝趕走了荷蘭人又改建媽祖宮而成為現今之貌;清朝康熙22年(西元1682年)施琅率領軍隊進攻澎湖擊退明軍,施琅認為是靠媽祖顯靈相助,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並特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隔年正式加封為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宮又稱為天后宮,地名為媽宮,民國9年便把地名媽宮澳改為為馬公街。

澎湖海洋旅遊

澎湖縣島嶼眾多、海洋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跨海大橋、漁人碼頭、吉貝島、鯨魚洞、赤崁碼頭等等,是民眾消暑、觀海、賞豚的好去處,水上活動的種類相當豐富像是香蕉船、水上摩托車、水上拖曳傘等等刺激的娛樂設施,遊客也可搭乘玻璃船欣賞海底美景或近海浮潛與魚兒做近距離的互動都會讓你愛上澎湖喔!

Read the full story

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

14:07

青年活動中心 / 陳啟輝
澎湖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位於澎湖縣馬公市之觀音亭風景區內,民國68年正式對外營業,澎湖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是一棟採用澎湖所產的玄武岩和珊瑚礁為建材,結合傳統閩南四合院與歐洲堡壘式風格的五層樓高的建築,四面皆有不同且獨特的景觀造型。澎湖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內設有舒適的總統套房、雙人房、四人房、六人房、團體房等客房,可容納178人住宿;傋有齊全的衛浴設備、衛浴日用品,並提供電視、衣櫃、電話等設施,清潔、高雅的澎湖住宿環境使您感覺賓至如歸,不論旅行或出差都是您最好的選擇。 澎湖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設有可容納40人使用的401會議室、觀海咖啡藝廊、可容納200人開會、研習的大禮堂、遠離應囂舒緩心靈的露天咖啡座、交誼廳、可容納200人的觀海大餐廳、運動球場還有用石材所建的露天活動場等設施。整個澎湖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設施完善方便,是一處教育、研修、訓練、會議及聯誼活動極佳的場所。澎湖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背向觀音亭海邊是澎湖最佳風帆船及游泳的海域。澎湖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靠海的角落,建有觀海咖啡藝廊及露天咖啡座,可倚窗望海,遙望對岸西嶼風光,也是欣賞澎湖西嶼夕陽最佳地點。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由馬公港中正路碼頭處沿中正路,再左轉民生路接介壽路,即可抵達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 搭乘大眾運輸:1、計程車--機場至活動中心車行約15分鐘,即可抵達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2、公車--從機場搭乘任何一班公車,至公車總站下車,往觀音亭方向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3、客運--從碼頭下船後,往觀音亭方向步行約15分鐘,即可抵達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 在澎湖的交通除了搭乘大眾運輸或遊覽車,自行租汽、機車遊本島也是另一種樂趣哦!也可考慮搭乘計程車也是不錯的選擇;租車時最重要的是向租車行要一張名片,以免突發事故發生時無法處理。

Read the full story

四眼井

14:05

澎湖_四眼井 / 陳美吟
四眼井位於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建立於明代初葉(西元1592年),正式名稱為『四穴井』或『四孔井』;已列為澎湖的三級古蹟。四眼井原是一口大井,出水量多,為避免民眾取水時不慎跌落入井中,早年以六塊花崗石條覆蓋,並用紅磚砌緣,但先前整修時已經改為水泥粉刷,再用花崗石環收編。因此形成四個圓形的取水口,方便同時提供四位民眾取水,深約5.6公尺,口徑約為2公尺,也因構造十分奇特,因而被稱為四眼井,也是馬公最古老的水井。

交通資訊

★ 搭乘大眾運輸:公車--搭乘澎南線、湖西線方向的公車,於天后宮站下車,右轉中央街步行約100公尺即可到達。◎ 在澎湖的交通除了搭乘大眾運輸或遊覽車,自行租汽、機車遊本島也是另一種樂趣哦!也可考慮搭乘計程車也是不錯的選擇;租車時最重要的是向租車行要一張名片,以免突發事故發生時無法處理。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10-31

馬公港

11:26

馬公市夜景 / 澎湖縣政府
馬公港位於澎湖縣馬公市臨海路,馬公商港區現有9座碼頭,共長約956公尺,附近有馬公港港埠大樓,為於2號碼頭後方。

Read the full story

桶盤嶼

11:10

桶盤嶼 / 澎湖縣政府
桶盤嶼外型酷似蓋桶盤,其四周圍環繞著玄武岩石柱,其柱狀節理嶙峋,特別是壯闊陡峭斷崖海岸,美景天成,桶盤嶼有【澎湖黃石公園美譽】。

Read the full story

虎井嶼 Fooching Island

10:47

俯視虎井碼頭 / 林明德
虎井嶼距馬公市約七海浬,行船約需二十五分鐘。島嶼中央低平,為澎湖島的第七大島,東西突起,橫狀節理的玄武岩排列於險峻的海崖邊,氣勢相當雄偉。退潮之際,俯瞰海景,水淺靜而澄澈,昔澎湖八景之一的「虎井澄淵」,因而聞名。  據聞澄淵下有沈城,當天高氣爽,碧波平靜,可以俯見荷人所建之紅磚城址。潮起潮落,「虎井沈城」之謎雖然未解,秀麗的海景卻依然令人嚮往。

Read the full story

1999-12-13

風櫃

14:42

風櫃1 / 台北市YMCA青影社-劉家琛
「到澎湖遊賞的人,一定要到風櫃聽聽濤聲,否則便不能算是到過澎湖。」這話一點也不假,由於海潮深入岩層下方蝕溝槽,水花自地面上空隙迸射而出,猶可風箱鼓風,風櫃之名因得之,有時濤聲響徹雲霄,又似鯨魚噴水,交映著絢麗彩虹,景觀奇特。風櫃附近海岸有甚為發達的柱狀結理玄武岩,及特殊的海蝕洞、海蝕溝景觀。

Read the full story

澎湖灣海上樂園

14:09

本海上樂園規劃有更衣室、浴室、野外求生訓練場、花園、原木搭成的涼亭和瞭望台等,且可供露營、烤肉、野餐及海上拖曳傘等新潮的活動。

交通資訊

由馬公市區順著204縣道東行,第興仁時右轉201縣道南下可抵。

Read the full story

澎湖孔廟 Confucius Temple

14:06

澎湖孔廟簡介

澎湖孔廟位於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澎湖縣立文化中心附近,為澎湖第18任通判胡建偉所倡建,建於清朝乾隆31年(西元1766年),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為清朝時代文石書院之所在地,是當時澎湖唯一的學校,因為採用澎湖當地特產的文石所砌成,故稱為文石書院。

澎湖孔廟-歷史發展

澎湖孔廟從清朝的文石書院至今,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光緒11年時遭受到中法戰爭的摧殘、破壞,至台灣日據時代整修後,便將文石書院改成主祀孔子的廟宇;至西元1962年時將孔子廟重建,此時整體澎湖孔廟的建築已失去原貌,1977年又再度依文石書院外觀重建,唯有『魁星樓』(今日的登瀛樓)保存下來成為唯一的遺跡,又於1999年時將澎湖孔廟改建成如今的外觀。

澎湖孔廟-建築風格

澎湖孔廟前身文石書院東西兩側有10間精舍是學生讀書的地方,建築主體前方有3間,後堂祀文昌神、中為講堂,前中架樓上為魁星樓,主祀魁星神,,相當具有當地特色;澎湖孔廟整體建築改建過數次,目前僅剩登瀛樓為文石書院遺跡,登瀛樓的門牆、窗櫺、簷角都相當精緻,建築為前清傳統式中國風味的閣樓,上下兩層相當具有中國傳統的風格,古色古香、詩情畫意,是登高望遠的好地點;今日的澎湖孔廟包括大城殿及東廡、西廡暨大成門、櫺星門及崇聖祠等等,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貌,更讓民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提供學子一個戶外教學的場所,也提供民眾作為假日休憩的地方。

澎湖旅遊

澎湖縣馬公市是民眾來到澎湖旅遊的主要旅遊景點,除了藍天白雲海洋的景色之外,林投公園、菓葉日出、天后宮、螃蟹博物館、觀音亭等等都是著名的景點;而澎湖縣島嶼眾多、海洋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通樑古榕、跨海大橋、赤崁碼頭、大倉嶼、險礁嶼、澎湖水族館、西台古堡、桶盤嶼、七美人塚、雙心石滬、漁人碼頭、赤崁碼頭、鯨魚洞等等,是民眾消暑、觀海、賞豚的好去處,遊客也可搭乘玻璃船欣賞海底美景或近海浮潛與魚兒做近距離的互動都會讓你愛上澎湖喔,搭配一杯又冰又新鮮的仙人掌冰沙更讓您享受在澎湖的海洋風情裡喔!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可由公市公車總站循民生路東行,接新生路,續行至水源路口,再接上205號縣道,沿205號縣道行即可到達。2、自馬公港中正路碼頭處循中正路北行,抵民生路岔口時,右轉民生路續往西文里方向前行,至與中華路、新生路交岔口時,右行新生路即可到達。★ 搭乘大眾運輸:由馬公市公車總站開往風櫃、山水、烏崁的班車皆可抵孔廟。

Read the full story

觀音亭

13:36

觀音亭外觀 / 陳美吟

觀音亭簡介

觀音亭位於澎湖縣馬公市澎湖青年活動中心旁,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倡建於清朝康熙35年,主祀觀世音菩薩,是澎湖縣的佛教勝地,為三級古蹟之一,造型十分古樸、莊嚴;目前於觀音亭新建了親水游憩區、國際風帆比賽中心、兒童遊樂場、腳踏車建康跑道、藍球場、溜冰場等公共娛樂設施,成為非常好的運動、休閒場所。

觀音亭-歷史發展

觀音亭歷經了數百年來的歷史,『古鐘亭』的古鐘是康熙35年初建時所建,壁上有何志浩將軍撰、賈景德書的『觀海歌』;廟宇經過了數次重修,是在清朝光緒10年(西元1884年)法軍侵襲澎湖造成原本的觀音亭全毀,廟內的文物和兩尊觀音像、十八羅漢像、鐘等全被法軍掠奪,至光緒17年(西元1891年) 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民國12年澎湖新廳舍落成,便把原澎湖廳通判衙前的石獅子移至此,民國後於16年、48年重修一次,並增建了『觀潮亭』。

觀音亭-西瀛虹橋

2004年建造完成的西瀛虹橋,是一座鋼型拱橋,長200公尺、橋面淨寬4.6公尺、最高處橋底距海平面約15公尺,撘配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彩霓紅燈的照明設備,夜間照明色彩正是虹的原子光譜,加上觀音亭向有西瀛勝境的美名,於是拱橋命名之,觀音亭濱海公園的景色更加美麗;西瀛虹橋是近年來澎湖花火節施放的地點,除了霓紅燈的顏色以外,加上煙火色彩的襯托更是讓澎湖夜晚的天空增添了美麗。

西瀛勝景-四亭濱海

觀音亭左邊的觀潮亭是著名的景點,和介壽亭、海豚亭、懷恩亭是西瀛勝景中四亭濱海,觀潮亭可欣賞台灣海峽的浪花美景、介壽亭俯視西嶼落日風情、海豚亭象徵在澎湖海濱回遊的海豚、懷恩亭則紀念先總統 蔣公。

澎湖旅遊

澎湖縣島嶼眾多、海洋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大義宮、通樑古榕、天后宮、螃蟹博物館、跨海大橋、漁人碼頭、吉貝島、鯨魚洞、赤崁碼頭等等,是民眾消暑、觀海、賞豚的好去處,水上活動的種類相當豐富像是香蕉船、水上摩托車、水上拖曳傘等等刺激的娛樂設施,遊客也可搭乘玻璃船欣賞海底美景或近海浮潛與魚兒做近距離的互動都會讓你愛上澎湖喔!

Read the full story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