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Linnei Township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Linnei Township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3-12-16

林內鄉湖本村白馬寺

11:26

金碧輝煌白馬寺 / 雲林縣政府
位於湖本村內白馬寺,又稱白馬山菩提講堂,是全台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主持明珠仁波切在多方勘查之後,發現湖本村的環境地靈人傑,相當具有佛緣,適合弟子修行,才決定建寺於此,並於民國86年12月21日開光落成。  白馬寺菩提講堂融合了西藏傳統佛寺風格、中國宮殿式之迴廊琉璃瓦特色與印度佛寺的鐘塔造型等設計,雄偉壯觀、莊嚴肅穆、獨樹一格。內部彩繪、器物的收藏,則說明了藏傳佛教的精神象徵。  菩提講堂為啟發人心、淨化世人心靈,每年都舉辦各種佛學講座與慈善事業等活動,有興趣的人,不妨前往了解。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三號:由斗六交流道下,接台3線轉雲67鄉道即可到達林內鄉湖本村白馬寺。

Read the full story

林內鄉湖本生態村

11:25

紅尾伯勞 / 雲林縣政府
湖本位於雲林縣林內鄉南方,大部份為高度一百至三百公尺的丘陵地形,目前正利用現有地形開發觀光果園供人參觀採果,此外,湖本的生態環境也十分良好,保育鳥類有八色鳥、台灣藍鵲、藍富山雞、黑冠麻鷺、赤翡翠等等,植物則以雷公槍、石斛蘭等較為出色。由於果樹植物生長健全,政府已將湖本規劃成一個綜合教育、觀光、休閒、旅遊型態的環保生態村。鳥類生態八色鳥-地方俗稱“撿蓋仔”(ㄎㄧㄡ ㄏㄚ 阿),屬燕雀目科種,已由賞鳥協會確認為華盛頓公約列入瀕臨絕種的品種。八色鳥的發現,讓台灣更多人意識到自然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八色鳥身長約十八公分,翼長約十二公分,頭部褐棕色,頂部黑色,身背為暗綠色,羽毛顏色由濃綠、藍色、淡黃色、黃褐色、茶褐色、紅色、黑色、白色等八色構成,因此稱為「八色鳥」。八色鳥繁殖於東亞與東北亞海島地區一帶,五月產卵,冬季寒冷時則南移至溫暖的南亞地區過冬,是稀有的夏候鳥。由於枕頭山與大浦溪的地利位置,八色鳥在此覓食容易,使林內成為八色鳥聚集的好場所。 台灣藍鵲-有著碧藍色身軀,並擁有朱紅嘴喙以及末端白色的長尾巴,身長約六十五公分,尾羽佔全長的三分之二,算是較大型的鳥類,在山區住家附近、開墾區或園區都常看到牠們的蹤跡。牠們多在樹林與雜草區交會地帶的大樹樹梢築巢,喜歡群居,算是雜食性的鳥種。藍富山雞-雄鳥有羽冠與紅色的臉頰,後頸背部尾羽呈白色,全身閃亮著金屬光般的藍黑色。此鳥的體型較小,暗褐色羽毛中夾雜著栗色橫斑。黑冠麻鷺-全身以黃褐色分佈最多,夾雜著細黑色橫紋,頭頂黑色有羽冠,台灣全島並不多見,喜歡棲息在水塘邊。赤翡翠-主要生活與繁殖於原始針闊葉混合林和闊葉林中的山溪水邊,喜歡單獨生活,有時邊飛邊鳴叫,叫聲清脆響亮。天聖宮  供奉關聖帝君的天聖宮,位於湖本村東南方,是湖本村民的宗教信仰中心。至於天聖宮的興建,還有一個十分傳奇的故事典故:據說在一百多年前,一位風水師見湖本是塊龍脈福地,竟私心霸佔,將自己先祖的骨灰私葬於此,然而,自此之後,村民不明原由的一一相繼離世,於是村內居民急向西螺新光宮媽祖祈求保佑,經過一番波折,才發現有人私佔福地,壞了龍脈,於是有了建廟之事,來安撫神龍。村民偕同地方仕紳,共同發起建廟工程,一直至近年,信徒們紛紛出資重建修整,並結合政府的力量,才有今日天聖宮的全新規模。

Read the full story

林內鄉烏塗發電廠

11:22

烏塗發電廠 / 雲林縣政府
烏塗發電廠位於烏塗村濁水溪南岸溪畔,建造於1923年,提供日本政府興建嘉南大圳的電力來源,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電廠內三座保存完整的發電機組,至今仍然發電運作中,周圍的導水區並設有一座小公園,景致優美,成為當地村民休憩的場所。未來,將進一步規劃成「水力發電博物館」,提供大家水力發電的知識。

交通資訊

3號省道→林內鄉→154縣道→循指標即抵達。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04-20

林內公園

10:13

牌坊 / 張弘穎
林內公園位於林內鄉公所對面,早期為「林內神社」又稱「日本神社」,建立於昭和十四年,至今已有六十幾年的歷史,至民國28年更名為林內公園,但還是保存著日本風格之兩座老牌樓,石製隱燈亭六座,昔日祭祀造化三神、豐受大神和能久親王等神祇是台灣現存較完整的日本神社遺蹟之一。  沿著階梯漫步而上,兩側都是老樹鳥鳴,十分清幽。階梯頂端是一座兩進的廟宇,正殿是濟公廟,視野極佳,可眺覽清水、濁水兩溪會流的情景;後殿的孔子廟,據說便是昔日神社主體的位置,每當考季來臨,總有許多家長帶著學子前來祭拜至聖先師,保佑學子們都能有更好的學業發展。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國道三號:下斗六交流道往林內方向行駛 →走154縣道接台三線(沿淵明國中指標行駛→即可到達。

Read the full story

2002-04-19

白馬山菩提講堂

17:16

細緻的牌樓 / 張弘穎
白馬山菩提講堂是台灣第一座正統的藏傳佛寺,從建築到佛像的打造,均依照藏傳佛寺的傳統,頗具異域風格,也因此成為遊客參觀的熱門景點。  民國86年底開光落成,白馬山菩提講堂樓高四層,從設計到監工,均由西藏格魯派活佛明珠仁波切親自負責,整座建築並結合中國宮殿式迴廊琉璃瓦及印度佛寺的屋頂鐘塔造型,金碧輝煌。

交通資訊

搭車資料  由斗六搭往竹山的台西客運,在九芎站下車後,循往湖本村的鄉道續行約1公里可抵。開車資料1.下西螺交流道,沿1、1丁省道,左接3號省道至九芎,再右轉往湖本村方向的鄉道可抵,全程23.5公里。2.下斗南交流道,循158縣道、1號省道至斗南,再接1丁、3號省道經斗六至九芎,右轉往湖本村方向的鄉道可抵,全程約17.5公里。

Read the full story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