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2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14:25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簡介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上,俗稱天公壇、天公廟,主祀神格最高的玉皇上帝,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到了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更是萬人空巷,都要在天公埕架設臨時的天公壇,受聖爐供奉土地公神像,替代天公神位露禱祭天,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歷史發展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至清朝咸豐4年(西元1854年)才建廟立壇並命名為『天公壇』,光緒25年(西元1899年)重修並改廟名為『天壇』,西元1949年重修一次,1979年將左廂武聖殿改建為兩層樓鋼筋混泥土構造,次年廟宇正身重修並抽換樑柱,1983年將天壇廟名改為『台灣首廟天壇』,至1984年重修屋頂簷飾成為今日我們見到的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建築風格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廟門十分特別,不同於一般廟門是彩繪門神,因為主祀玉皇大帝,因此該廟為彰顯玉皇大帝之神格,將廟門門板以門釘取代門神;此外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龍柱多達5對,龍柱的年代從清代至今都有,相當具有歷史價值:正殿龍柱完成於清同治年間,八仙獻瑞和鯉躍龍門的圖案雕工十分精細,是府城龍柱中的精品,而前殿龍柱是清咸豐年間的作品,神韻逼人、簡單樸實,後殿龍柱為清咸豐年間所刻,瘦長的柱身,平貼在柱面上的龍頭加上龍鬚伸展的弧度,更是具有藝術之美。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一字匾』是台南府城的三大名匾,意義是指『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再怎麼工於心計也無可奈何』,『爾來了匾』意指『你終於來了,老天爺要給你算帳了』;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三川門側門的抱鼓石還有清代石獅,藝術和歷史價值都有相當高的評價。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民俗采風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有三多-配祀神祇多、廟會多、香火多,因此成為台南人的信仰中心,各方信徒多會來此燒香拜拜,光是金紙就因為來不及燒,而在廟埕上推積成小山,是觀察台灣民俗活動最佳的地點。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台南交流道下,接182縣道至台南市區圓環,續行民生路一段至忠義路二段口右轉,於84巷轉入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2、國道三號:由新化系統交流道下,接台20線過永康市至台南市區圓環,,續行民生路一段至忠義路二段口右轉,於84巷轉入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搭乘大眾運輸:公車:搭乘88平安線、2路公車至天壇站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0 Responses to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