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2

張大千紀念館 Chang Da-chien's Residence

17:01

張大千紀念館簡介

張大千紀念館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原稱『摩耶精舍』,『摩耶』源自佛教典故,意謂釋迦牟尼佛之母摩耶夫人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因而以此為名。張大千紀念館建於1976年,原是張大千先生自美返國後的居所-摩耶精舍,於1983年完成其一生最後一幅巨卷『廬山圖』後在同年4月病逝;張大千先生病逝後,遺骨火化安葬於摩耶精舍後院梅丘立石下,其後代子孫將摩耶精舍與其繪畫收藏品等全部捐出,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規劃成立張大千紀念館並管理之。

張大千人物介紹

張大千出生於1899年,原名張正權,後改名爰、蝯,小名季,號季爰,別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自21歲起便留著大鬍子,從此以後成為他的註冊商標;1943年他出版的《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讓藝術界開始重視中國文物的保存和精華,對中國藝術的貢獻十分有意義;自1948年起,移居過香港、阿根廷、巴西至美國,於1977年移居台灣,到1983年逝世前也未回到中國大陸。

張大千紀念館展覽內容

張大千紀念館以保留故居、重現張大千先生的生活起居環境為主,並且展示照片及各種奇石盆栽等;而牆上所掛的畫作則是複製品,因為張大千紀念館位於外雙溪地區溼氣極重,畫作要有專業的環境來作珍藏,因此將張大千先生畫作作品原件皆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張大千紀念館館內介紹

張大千紀念館整體建築為張大千先生親自設計,一樓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幅民國45年先生在巴黎與西方繪畫大師畢卡索會面的合影,藝術界人士比喻為東西藝術的高峰會議;畫室位於一樓的客廳旁,牆上掛著先生在敦煌石窟的留影以及太夫人曾友貞女士在1918年春天所作的《耄耋圖》,畫室中還置有張大千先生蠟像,書桌上陳列著畫具,桌子及柱子掛著許多畫筆。張大千先生蠟像旁邊還有猿猴標本,由於先生有黑猿轉世之說,生前常以戲猿為樂並且經常以猿猴為題材入畫;一樓還備有小會客室,是張夫人接待女賓之用;餐廳位於一樓的南面,張大千先生亦是知名的美食家,牆上掛著「賓筵食帖」是西元1959年宴請張岳軍先生等的菜單,現在這幅畫作由林百里先生珍藏;張大千紀念館後院的翼然亭、分含亭、考亭也是令人賞心悅目之地。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濱江交流道下,左轉大直橋過自強隧道於故宮路與至善路口右轉續行即可到達張大千紀念館2、國道一號:由內湖交流道下,左轉快速道路至內湖路一段,過自強隧道於故宮路與至善路口右轉續行即可到達張大千紀念館★搭乘大眾運輸:1、公車:搭乘213、255、255(區間車)、小18、小19至衛理女中站即可到達張大千紀念館2、捷運:搭乘淡水線捷運至士林站,轉乘255、小19至衛理女中站即可到達張大千紀念館

0 Responses to “張大千紀念館 Chang Da-chien's Residence”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