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0-04

竹林山觀音寺
16:19
![]() |
觀音寺側景 / 郭健三 |
竹林山觀音寺簡介
竹林山觀音寺位於林口鄉菁湖村竹林路上,主祀神明為『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寶像』,是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來臺;竹林山觀音寺命名的由來,是因為由蘆竹、林口、龜山三鄉信眾共同供奉,故取蘆竹之『竹』、林口之『林』、龜山之『山』而得名。竹林山觀音寺的歷史發展
竹林山觀音寺的起緣是嘉慶年間(西元1801年)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大媽、二媽、三媽而來,由大坪頂(五湖、五坑、龜山)地區信徒恭迎大媽尊寶像由十八坪位輪流奉祀;日據時代日本政府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禁絕任何的胞宗教活動,因此企圖燒掉本寺尊像,後由陳隆先生兄弟設法暗中奉祀兩年多;後來日本政府同意興建日本風格寺廟,地方士紳找到現址做為建寺基地,竹林山觀音寺的興建計畫便開始動工,初建於民國27年於隔年28年落成,又於民國35年改建為正統閩南式寺廟,38年竣工並改寺名為竹林山觀音寺;於民國87年初著手殿宇之擴建,擴建後的竹林山觀音寺將更加恢宏,廟地更廣,更名副其實為當地的信仰中心。竹林山觀音寺的建築特色
竹林山觀音寺外觀建築古色古香,本彬、石刻、不論鳥獸蟲魚、人物花卉、彫鏤得十分精緻典雅,匯集了台灣當地的傳統建築特色,雕刻石柱的對聯、書法蒼勁雄邁,都出自名家手筆,讓人感覺氣勢十足;此外前後庭園的設計也十分雅致,各種花草樹木在各個季節爭奇鬥艷,好不熱鬧,特別是櫻花的景色讓民眾在春天時能大飽眼福,而杜鵑花也不遑多讓,造成竹林山觀音是繁花鬥艷的美麗景色。竹林山觀音寺周邊旅遊
每逢星期天,廟方的義工媽媽們,會煮平安麵、炒米粉等小吃,供民眾吃平安呢!到竹林山觀音寺除了拜拜之外,廟旁也有攤販讓民眾逛逛,往停車場走還有一區美食販賣區,可以讓參拜完的民眾大快朵頤一番,也有賣玉品、古玩讓民眾把玩一番呢!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 、國道一號:由林口交流道下,接108縣道至竹林路即可到達竹林山觀音寺。

淡水捷運站
15:30
![]() |
正面外觀 / 簡時強 |
交通資訊
捷運淡水站可視為徒步旅遊的起迄點,可由中山路往紅毛城方向步行,經由中正路折返,回程時再順道逛一下夜市。
2000-10-03

百齡公園
16:16
![]() |
百齡公園2 / 李棟梁 |
交通資訊
★ 搭乘大眾運輸:1、捷運: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沿中正東路往關渡方向步行過中山路派出所即可到達百齡公園。

英國領事館
15:43
![]() |
英國領事館 / 羅義學 |
英國領事館的由來
英國領事館位於台北縣淡水鎮,屬於淡水古蹟園區內的一部份,淡水紅毛城的東側;英法戰爭後,西元1867年英國人藉著淡水開港通商的機會,向清廷永久租借紅毛城做為英國領事館,主要工作包括處理國際事務和照顧僑民,同時兼管海關稅務;在西元1891年,由於淡水港的貿易興盛,英國商務拓展,英國領事館的業務於是日漸龐雜,其地位自然也更加重要,因此在紅毛城旁增建一棟雙層的紅磚洋樓,建築風格為典型的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見的英國領事館。英國領事館的建築風格
英國領事館院子裡滿植玫瑰花,計畫興建這座精美的紅磚洋樓的英國領事為Bourne(或Holland),英國領事館完全不同於紅毛城強硬、封閉的城堡性格,當時聘請英國建築師設計,紅磚及匠師來自福建廈門;英國領事館牆壁為清水紅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但是一樓屋內彩色地磚則是爪哇產品;英國領事館內部仍呈現原有的擺設及掛至歷史圖片資料:英國領事館一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後側為洗衣間及數間傭人房;迴廊立面是弧狀拱形,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並保留英式傳統的窗台與門面設計,樓前的草坪,後院的綠蔭更是歇腳休息的好地方;英國領事館二樓有3間大臥室及貯藏室,入口設一座扶手大樓梯通往二樓,天花板懸垂大吊燈,十分氣派;另外,在英國領事館正面,刻有『VR1891』及英國的薔薇花圖案,可以看出當時的磚雕手藝十分精細,綠瓶欄杆的對比色彩以及院子裡的玫瑰花也是英國領事館的特色之一。淡水古蹟踏訪行
由於英國領事館屬於淡水古蹟園區一部份,因此英國領事館也成為淡水景點的熱門旅遊地點,而且鄰近的景點也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淡水當地飯店為因應淡水旅遊觀光潮流,淡水飯店、淡水旅館、淡水民宿、淡水汽車旅館業者們也都陸續的開發,為了就是讓淡水旅遊、淡水觀光能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淡水旅遊,還有多家的旅館飯店與民宿業者使用飯店線上即時訂房系統,透過安全的線上交易,即可預先指定淡水飯店、淡水旅館甚至是淡水汽車旅館訂房,留下屬於自己的歷史腳步。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自台北走2號省道過竹園後,接2乙省道至淡水,續往淡海方向前行1.2公里,即見右岔路口上方,即可到達紅毛城。★搭乘大眾運輸: 捷運:搭乘捷運淡水線(紅色),於捷運淡水站對面站可搭乘指南客運2、5、10或新店客運、三重客運或台汽等公車至淡專下車,步行即可到達紅毛城。
訂閱:
文章 (Atom)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