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2-07

靈隱寺 Lingyin Temple

18:00

靈隱寺 / 李俊

靈隱寺的簡介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靈隱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建於東晉咸和3年(西元328年),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北宋時氣象恢宏的靈隱寺列為禪院五山之首,又稱為「雲林禪寺」;相傳靈隱寺的命名由來,是在東晉咸和初有位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自中原遊浙江至武林(即今日杭州),看見這裡山峰奇秀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以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便在此建寺並取名為靈隱寺,後來濟公在此出家靈隱寺也因此聞名,而杭州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飛來峰」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

靈隱寺-建築介紹

靈隱寺占地100多畝,依山而建臥躺在群山環抱中,並擁有許多細緻精美的石壁雕刻,靈隱寺殿宇恢宏,寺內的殿宇、石塔、佛像、亭閣、法器及字畫等建築和歷史文物,在建築藝術史和佛教史上都非常具有歷史價值,這些珍貴豐富的文化遺產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隱寺主要建築為『天王殿』及『大雄寶殿』;『天王殿』門口上方懸掛著「雲林禪寺」的匾額,出於清代皇帝康熙的御筆,殿內佛龕上置放的彌勒佛坐像,已有200年歷史,後壁佛龕裡置放著一尊由樟木雕製而成的護法天神韋馱像,是南宋時期的遺物;天王殿外的冷泉亭,傳說蘇軾在杭州當官時常於此飲宴賦詩;靈隱寺內的『大雄寶殿』建築是單層、三疊、重簷的設計,高33.6公尺,殿中有一尊高20公尺的釋迦牟尼佛像,用二十四塊樟木雕刻相接而成,神態莊嚴且氣韻生動。

靈隱寺-飛來峰

飛來峰位於靈隱寺旁,來靈隱寺不妨可順遊飛來峰,欣賞杭州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飛來峰是石灰岩地形,由於長期受到地下水的侵蝕,因此形成許多奇特多變的洞穴,飛來峰有許多自五代到宋、元以來的石窟佛像,可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如今已是大陸的佛像重鎮。

杭州旅遊

來到杭州旅遊除了前往著名的杭州靈隱寺之外,還有杭州西湖、杭州鼓樓、岳王廟、蘇東坡紀念館、虎跑泉、千島湖、天台山、玉皇山、杭州碑林、烏鎮、富春桃源風景區、鳳凰寺、寶石山、錢塘江和黃龍洞等等杭州旅遊景點,讓來您來杭州旅遊留下精彩特別的深刻的回憶喔!

交通資訊

★ 搭乘大眾運輸:1、公車:7、807、游1、2、4路至「靈隱站」即可到達「靈隱寺」。

Read the full story

武當山

16:12

武當山-01 / 四川旅遊信息網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 境內,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武當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據說武當二字即非真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武當山歷史由來已久,但現今保留下來的古建築多為明代所建。  明永樂皇帝朱棣通過靖難之役,雖然從侄兒手中奪取了帝位,但總感有以臣殺君、同族相戳的輿論威脅。於是就想方設法製造出很多真武護佑的神話故事,以示其皇權是神受的,是天意。為了報答神之恩典,他決定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為玄武大帝修建宮觀。自永樂十一年(1413年)至永樂十六年(1418年),共建成了33個宮觀群、39座橋樑、25公里的石級蹬道等工程。  武當山山勢奇特,一峰擎天,眾峰拱衛,既有泰山之雄,又有華山之險;懸崖、深澗、幽洞、清泉星羅棋佈,有3潭、9泉、11洞、24澗、36崖、72峰等勝景,馳名中外的金殿就鑲嵌在海拔1612米高的天柱峰頂端--金頂。登金頂有三條路可走,但遊人多選擇東路上山,原因是這裏名勝古跡較多。玄嶽門是進山的大門,沿途有山麓的遇真宮、元和觀,以及山上的磨針井、複真觀、玉虛宮、五龍宮、紫霄宮、南崖宮、太和宮、金殿等建築。

Read the full story

西陵峽

15:07

西陵峽燦爛的夕陽 / 台灣中國旅行社
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口,東止宜昌市南津關,全長約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以險峻聞名於世。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黃貓峽、燈影峽、青灘、泄灘、崆嶺灘等名峽險灘和黃陵廟、三游洞、陸遊泉等古跡。峽中險峰夾江壁立,峻嶺懸崖橫空;奇石嶙峋,銀瀑飛瀉,古木森然,水勢湍急,浪濤洶湧,景象萬千。  但很多礁石險灘業已得到整治,驚險萬狀的崆嶺灘、鬼見愁、鬼門關已成為歷史陳跡。西陵峽中的兵書寶劍峽位於香溪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岩上石隙中有物迭置其間,狀若書卷,名曰兵書,其右下方有條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劍直插激流,名曰寶劍。  兵書實為巴人岩棺葬之遺跡。從兵書寶劍峽向東過新灘不遠,江北有岩壁,上有兩塊重疊下垂的赭黃色岩石,一塊形似牛肝,一塊形似馬肺,故名牛肝馬肺峽。蓮陀至南津關間有燈影峽及黃貓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致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  西陵峽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很象<<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悟空探路,八戒牽馬,唐僧合十,沙僧挑經,姿態酷肖。每當落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燈影戲中人物,故名燈影峽。黃貓峽一帶,山形如黃貓蜷伏,風光綺麗。

Read the full story

黃鶴樓

14:44

黃鶴樓 / 四川旅遊信息網
黃鶴樓號稱江南三大樓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它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最後一次毀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大火。  名樓多傳說,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爲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爲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知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複來,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爲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顛建樓,首先還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但後來逐漸成爲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遊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遊等都曾先後到這裏遊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戚戚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崔顥提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樓共五層,高50.4米,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爲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爲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挂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  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瑾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爲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築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爲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2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Read the full story

武漢東湖

14:36

武漢東湖 / 四川旅遊信息網
東湖在武漢市武昌區東郊,靠近市區,整個東湖風景區面積爲8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約33平方公里,爲杭州西湖的5倍多。東湖湖岸曲折。湖南層巒疊翠,山擁水抱;湖東、湖西丘陵起伏;湖北地勢平坦。有人認爲它兼有太湖之浩淼和西湖之秀麗,是一個極有發展前途的風景區。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在東湖四周已有亭、台、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種植各種樹木200多萬株。東湖的花木品種繁多,一年四季不斷開放,其中尤以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最爲著名。東湖依自然環境,分爲聽濤、磨山、落雁、白馬、吹笛、珞洪六個遊覽區。其中聽濤區景點比較集中。  走進東湖的黃鸝灣大門,便是聽濤區。這裏沿湖有垂柳、荷池,周圍岡巒起伏,岸邊泊有許多遊艇,景物頗動人。聽濤區的風景和紀念建築,主要有行吟閣、霧抱亭、澤畔客舍、長天樓、九女墩紀念碑、湖光閣等。行吟閣是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建,聳立於荷風、落羽兩橋之間的湖島上。閣高三層,綠瓦圓柱,精巧壯麗,具有民族風格,東湖盛産多種淡水魚,其中以武昌魚最爲名貴。

Read the full story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