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10

寒山寺

15:16

寒山寺門 / 馮順

寒山寺簡介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楓橋鎮,坐東朝西的地理位置面對古運河,建於六朝年間約西元502年至509年間,初名為「妙利普明塔院」,至唐朝貞觀年間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並改名為「寒山寺」,宋朝年間節度使孫承祐建造七層浮屠,後又改稱「普明禪院」,嘉靖年間僧本寂鑄大銅鐘和鐘樓,往後明朝年間也曾數次重修寒山寺,曾是歷史上註明的十大名寺之一;寒山寺以唐朝詩人張繼所作的《楓橋夜泊》聞名海內,讓來到寒山寺的遊客更能感受詩詞中的意境。

寒山寺-建築風格

寒山寺整體建築為江南園林風格,佔地約為1200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為3400平方公尺,現存主要建築跡有大雄寶殿、藏經樓、楓江樓、羅漢堂、鐘樓、碑廊、普明寶塔等。「大雄寶殿」清朝的特色建築,祀奉釋迦摩尼和迦葉、阿難侍像,大殿內有十八羅漢金像、寒山像和12塊歷代詩人題詠的石刻,還有一口象徵中日友好的銅鐘;「羅漢堂」供奉500尊羅漢像;「碑廊」一處在鐘房對面陳列宋朝和明朝的碑石,另外一處在普名塔院內以張繼《楓橋夜泊》詩碑最富盛名。「藏經樓」寬約9.8米、樓高兩層,是收藏各種經書的所在地,以清版梵本《龍藏》為最珍貴的經典,底層懸掛由趙樸初所書的「寒拾殿」匾額,供奉寒山和拾得兩位大師的金身塑像,背後為千手觀音石刻像,兩側的牆壁上科有金剛經,更展現出佛法無邊的氣勢;「普明塔院」位在藏經樓後方,是近年來新落成的建築,回字形的平面設計附有唐代風格,塔院的中央為普明寶塔,是欣賞運河的好所在,塔院的主殿法堂是大師們宣揚經法的場地,露台和碧池環繞是絕佳的地理位置,露台中央有一座九龍王鳳青銅寶鼎。

蘇州旅遊

來到江蘇省蘇州旅遊,除了可前往寒山寺體驗楓橋夜泊的文人氣息以外,尚可計畫前往蘇州旅遊景點,讓民眾的蘇州旅遊更為豐富,像是拙政園、留園、虎丘風景區、周莊以及楓橋風景名勝區等等,也別忘了品嘗棗泥拉糕、薄荷拉糕、奶黃鬆糕、蟹粉小籠包和生肉湯圓等等蘇州美食喔!

交通資訊

★ 搭乘大眾運輸:1、公車:搭乘3、6、9、17、21、31、301至楓橋站即可到達寒山寺。

0 Responses to “寒山寺”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