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10

塔爾寺

16:51

塔爾寺 / 四川旅遊信息網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是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中心。寺的規模宏大,最盛時有殿堂八百多間,占地達1000畝,不但是我國喇嘛教六大寺院之一,在全國及東南亞一帶也享有盛名。  塔爾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爲了紀念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而建的。先建一座大銀塔,後來擴建爲寺,並把寺命名爲塔爾寺。  塔爾寺依山勢起伏,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經堂、大廚房、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寶塔、太平塔、菩提塔、過門塔等大小建築,組成完整的藏漢結合的建築群。整座寺,不僅造型獨特,富於創造性,而且細部裝飾也達到了高超的藝術水平。藏漢建築藝術的結合也非常巧妙,協調統一。可以說是件精美的建築藝術和工藝美術品。  塔爾寺內的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稱爲塔爾寺三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酥油花相傳是西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聯姻時,當地佛教徒爲表示尊敬,在公主從長安出發時帶去的一尊佛像前供奉一束酥油花,後在西藏成爲習俗。其後傳到塔爾寺,而塔爾寺的酥油花塑得非常精巧,形象逼真,逐漸成爲一絕。每年春節前幾個月,酥油花藝人便將純淨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質礦物染料,塑造成各種佛像、人物、花卉、樹木、飛禽、走獸,有的還組成宗教故事、人間天上生活及神話故事等。每到農曆正月十五日燈節會上將做好的酥油花展出,一年一度,成爲寺內盛會。  壁畫,有的直接繪于棟梁上,更多的是繪於布幔上,懸挂或釘在牆上。壁畫染料採用礦物染料,色澤鮮豔,經久不褪。每年六月觀經會上,將繪有大佛像的數十丈長的布幔在山坡上高高挂起,謂之曬佛,圍觀瞻仰者常達數萬人。  堆繡是用各色綢緞剪成各種形狀,塞以羊毛、棉花之類的充實物,在布幔上繡成具有明顯立體感的佛像、佛教故事、山水、花卉、鳥獸等,是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品。  塔爾寺的主殿是大金瓦寺,面積約450平方米。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青海蒙古郡王額爾德尼佈施黃金1300兩,白銀1萬兩,將屋頂改爲鎦金銅瓦,因而稱爲大金瓦寺。  塔爾寺最宏偉的建築是大經堂。這是一座藏式平頂建築,面積達1981平方米。殿內矗立著108根大柱子,柱子上部都雕有優美的圖案,外裹彩色毛毯,並綴以各色刺繡飄帶、幢、幡等。上千尊小巧精致的銅質鎦金佛像置於四壁的神龕中。經堂內鋪蒲團上千個,可供2000多喇嘛集體頌經之用。  塔爾寺內的大廚房很有特色,內有大銅鍋五口,口徑爲1.65-2.6米,深0.9-1.3米,其中年代最久的一口鑄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這些大鍋是在觀經法會時給大經堂頌經喇嘛燒茫加(茶水)、望巴(米飯)用的。據說,這五口大鍋可以同時煮出供3200人吃的米飯。  塔爾寺每年農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要舉行四大法會,十月、二月舉行兩小法會。在正月十五日舉行的大法會期間,寺裏展出酥油花、壁畫、堆繡三絕,吸引數以萬計的各族群衆來寺瞻仰朝拜。這時,寺前馬路兩側擺滿了小貨攤,有美麗的藏族服裝、小塊地毯、哈達、昆侖彩石、孔雀翎、藏刀、銅酒壺,以及銅、鋁製造的多種紀念品,熱鬧非凡。

0 Responses to “塔爾寺”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