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22

十三行博物館

17:47

博物館外觀_1 / kavin

十三行博物館文化

十三行博物館的位置為十三行文化遺址,是目前台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可能是台灣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十三行遺址被內政部訂為國家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屬於北台灣地區的金屬器時代,時間大致從2300年前開始,到漢人進入本地區之後才結束,除了發現石、鐵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陶器,主要是紅褐色夾砂陶,特徵是手工製作,含細沙,火候高、質地堅硬;十三行文化的分佈地區,在西海岸地區由淡水河沿著海岸向南一直分佈到大安溪,向東則沿著北海岸、蘭陽平原一直分佈到奇萊平原北側的三棧溪。

十三行博物館簡介

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台北縣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面積約為62500平方公尺,為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綮在這裡發現史前的煉鐵遺跡,同時亦發現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因而判斷此處為史前遺址,並依據該地地名將它定名為十三行遺址,至於命名為『十三行遺址』是根據考古學習慣,史前遺址的命名多採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而十三行遺址之所在地,台北縣八里鄉頂罟村的別名為『十三行莊』因而得名。

十三行博物館設計理念

十三行博物館其建築的設計理念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十三行博物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戶海中凸起的鯨背,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型,量體簡單素淨,十三行博物館側邊的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隱含十三行與大坌坑兩文化的時間連結。十三行博物館隸屬於台北縣政府,為縣府二級獨立機構,業務受文化局監督,十三行博物館為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八里旅遊Good IDEA

來到十三行博物館了解距今一千多年前就具有煉鐵技術的十三行人是如何生活的,以及當時的活絡貿易活動有哪些,豐富的文化值得您駐足停留喔!另外,八里地區除了十三行博物館外,還有左岸公園、渡船頭等人氣很旺的旅遊景點,八里當地飯店為因應八里旅遊觀光的人潮,八里飯店、八里旅館、八里民宿、八里汽車旅館業者們也都陸續的開發,為吸引更多的遊客到八里旅遊、八里觀光,已有多家旅館飯店與民宿業者使用飯店線上即時訂房系統,透過安全的線上交易,即可預先指定八里飯店、八里旅館甚至是八里汽車旅館訂房,不費吹灰之力安排一趟適合自己的八里旅遊。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關渡大橋─台十五線八里方向─中華路─文昌路─博物館路─十三行博物館★ 搭大眾運輸:1、捷運淡水站 → 渡船 → 左岸公園站紅13路接駁公車 → 十三行博物館2、捷運淡水站 → 渡船 → 騎自行車約4公里 → 十三行博物館3、捷運關渡站 → 紅13路接駁公車 → 十三行博物館

0 Responses to “十三行博物館”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