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30

八通關古道

14:20

狹窄的唯一通道 / 老山羊資訊網

八通關古道簡介

八通關古道原本西起南投縣竹山鎮(林杞埔) 經過鹿谷鄉、信義鄉,翻越八通關、秀姑巒山,東至花蓮縣玉里鎮(樸石閣),全長約152公里,建於西元1875年,是台灣清治時期所建橫貫台灣本島東西部的三條道路之一,更是目前僅存的一條,因此內政部頒訂為國家一級古蹟,目前還可使用的路段為東埔溫泉到八通關草原約20公里的路程。

八通關古道的歷史發展

八通關(Pattonkan)其音譯是原住民鄒族(曹族)語中的玉山,傳說鄒族(曹族)祖先原住於玉山之顛;從明朝到清朝政府對於台灣一直不重視,在施琅對康熙的建議下終於在清朝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台灣納入清朝版圖,初設一府三縣,雖然已經解除海禁但還是不容許移民攜眷來台;至清朝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人藉牡丹社原住民殺害琉球漁民之事件,大舉進犯屠殺牡丹社原住民,清廷只好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以欽差身份來到台灣來交涉並處理台灣防務;沈葆楨來台後進行開山撫番,設立東部安撫司以便處理原住民的事務,因此開始興建八通關古道做為平地與東部山地的聯絡便道,由吳光亮總兵帶領,由竹山、社寮兩地分別動工,約歷時一年完成,沿用鄒族的語言並取四通八達、入口如隘口之意。

現在的八通關古道

現在的八通關古道除了在八通關草原有較明顯的古道遺蹟外,在父不知子斷崖對岸山腰的64階寬8尺的石階,以及在乙女瀑布和對觀之間溪谷上方的石階,到了鳳凰山下有一個上面題著『萬年亨衢』四字的巨石,是當年吳光亮總兵所題下,期許這條古道以後都能暢行無阻。

信義鄉旅遊

八通關古道目前可供民眾遊覽的區域為東埔地區,因此民眾來到八通關古道可順道一遊玉山國家公園、父不知子斷崖、東埔溫泉、乙女瀑布、雲龍瀑布、彩虹瀑布、情人谷等等;玉山國家公園我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是典型的亞熱帶高山的地質,其地形以高山及河谷為主,塑造最珍貴的資源寶藏和生態環境;父不知子斷崖又稱做東埔斷崖,是八通關古道的入口,風化頁岩的大崩壁過去因斷崖驚險、落石不斷,即使是兩人同行至此,也無暇相互照應,因而有『父不知子』的傳神名稱。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1、國道一號:由王田交流道下,接台14丙線、台14線、台14丁線續行台3限至名間,轉台16線和台21線於同富左轉東埔道路即可到達八通關古道。2、國道一號:由斗六交流道下,接台3線至竹山、名間轉台16線、台21線,於同富左轉東埔道路即可到達八通關古道。3、國道一號:由斗南交流道下,接台3線至竹山、名間,接綠色隧道至集集和水 里,經信義於同富左轉東埔道路即可到達八通關古道。4、國道三號:由名間交流道下,接台16線轉台21線至信義,於同富左轉東埔道路即可到達八通關古道。★ 搭乘大眾運輸:1、火車:搭乘火車至二水站,轉乘集集線鐵路至集集、水里,再轉搭員林客運至東埔溫泉即可到達八通關古道。路程導引:至東埔後因部份路未修,需詢問地居民,多為產業道路

0 Responses to “八通關古道”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Popular Posts

Labels